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
像对待自己生命一样对待自己职业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泛泛的指导,而是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委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
在一个大企业里,你常常会因一些人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管理者煞费苦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否则没有人能帮他把事情办成。
不信的话我们就来作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叫来一名员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
这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
然后就去执行吗?
他决不会,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我怎样完成它?能给我一个助手吗?到哪里去查资料?报告中的数据如何得到?
然后,他可能会在工作时与情人“煲”上1个小时的“电话粥”;在wc里借方便之际,看完24版的娱乐新闻;在qq上与不知是“青蛙”还是“恐龙”的人唇枪舌剑……
最后,他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他解释,某某的生平是怎样的,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搞定之后的事。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把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地。如果那些人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