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改变内在不好的心态(3)
究其原因,是因为许多失败的人都是太过于懒散,他们总认为有的是时间,反正自己有才智和能力,不怕成不了材。可是,他们却不知,这种懒散的思想已经逐渐潜入了他们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使他们形成了习惯,他们慢慢地喜欢上了安逸的生活,而无力更无心去开启他们的聪明智慧,就这样,他们的天赋在弃置不用之下早已生锈或发霉了。当看到同样具有才气的人事业辉煌的时候,他们只有羡慕而已,却早已忘记自己也是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成绩的。
俗话说,“晚起的鸟儿没虫吃”,何况根本就不想起来的鸟儿呢?
懒惰是人的一种行为,但其实质原因却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这些心理因素表现为:从内心深处看不起自己,而导致的“自我击败感”;遇到事情的挫折而产生的“无法抗拒的能力低弱感”;对别人要求高而产生对他人敌视的不满情绪。这些不好的心理因素,并且很大程度上,都会造的懒惰。而人一旦有了懒惰的行为,那么就会成为阻止你成功的大敌。正如高尔基所形容的那样,它“像磨盘似的把生活中的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中的幻想所赋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的音调而又刺鼻的尘烟”,使人暮气沉沉,懒懒散散,很难焕发情绪和鼓起干劲。
有位青年就是因为懒惰,而丧失了自己的大好前途。本来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希望自己能够写出一篇可以轰动社会的小说。事实上,他也努力去做了,经过不懈努力,一鼓作气写了五万多字。于是他就很有自信地拿给他的朋友看,他的朋友看了给他提出了几点建议,说文字语言技巧好,但是故事构架过于平淡,情节也有些单调不符合常理,如果不改,是无法达到轰动的效果的,恐怕一些杂志也不愿意接受。但是朋友还是极大地给予他鼓励,希望他打乱现在的篇章,重新构思故事中的细节。然而这位年轻人听后,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彻底没有了力气,根本不想再重新写。随后他把这篇小说投递到两家报社,结果都被退了回来。从此,这位年轻人受到了打击,再也激发不出内心的热情,对写小说也失去了强烈的兴趣,因为他觉得这方面根本就走不下去。最后放弃了。以后的日子里,虽然几次还是有写小说的冲动,但是刚写开头,就放弃了。就这样,最终使他彻底与文学之路告别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