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章 心态决定人生的成败(13)
    第一章 心态决定人生的成败(13)

    我们不能不为中国女排的精神所震撼,同时由衷发出敬佩之情。这让我们知道,对待“输”,从来都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破罐子破摔,不再负责任;一种是沉着应战,努力争取,以100%的投入去拼那1%的希望。

    人生就该具有这种精神,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社会际遇处于被动时,绝不可悲观失望,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原则,而是在失利与被动情况下,用信心与意志的坚持,使心灵达到一种超越胜负的平静,只有这样才可以将“劣势”转化成“优势”。

    自我激励是助推器

    自我激励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强大推动力,也是那些成功者都具有很强的自信心的原因。

    自我激励与良好的自我心态的关系是紧密相连,自我心态越积极,自我激励的频率就越高、强度就越大。因此,具有良好心态的人,“不待扬鞭自奋蹄”,也就是说,他们会不断激励自己,战胜困难,直到最后胜利。这也是那些成功者为什么都具有很强的自信心的原因。因为在他们看来,有良好的自我心态,就会有自信心,就会不断地自我激励。

    卡耐基曾在书中说:“有一个贫苦的荷兰移民宝克,省吃俭用攒钱买了一部《美国名人传全书》,他读了名人的传记,并写信向能够找到的名人求教,诸如爱莫逊、勃罗克、夏姆士、浪番洛、林肯夫人、爱尔各德、秀门将军和戴维斯,他都与他们通过信。他还和他们中间的好多人见过面。这种经验使他的自信心倍增,激发了他的理想与志向,改变了他的人生。尽管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后来却成为美国新闻界一位最著名的编辑。这种超出本来能力取得的成就就是自我激励的神奇作用。”

    由此可见,自我激励与良好的自我心态还会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一个人有意识地去进行自我激励,那么他就会为之付出努力,而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有了良好的成绩,那么就会有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加相信自己是最棒的,随之并进一步引发自我激励,去取得事业上的最大成就。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自我激励,那么他所发挥出来的自身能力只有10%~30%;但如果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激励,那么他所发挥的自身能力能达到80%~90%,甚至更高。对此,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和事业成功与他自身的能力是成正比的,与他的动机和激发程度也是成正比的。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他所受到激励的程度高,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功也就大,反之则会小。简言之,事情的成功大小完全取决于受到激励程度的高低。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具有同样能力的人,却有着不同的成就。对此,许多人很不理解,其实,这就是受到有效激励的重要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在激励自我的过程中,你可以放手去探索、质询和提出各种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因为有些事情,虽然突破性较大、但却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冒险,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冒险和失败。但是万事开头难,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难度和风险,只要自我激励,有1%的希望,那就用100%的努力去争取,那么事情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