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章 人无自信不成功(9)
    第十章   人无自信不成功(9)

    首先,木原和他的助手们将饭粒捣烂,与氧化铁粉末拌在一起,涂在纸带上,用录音机一试,因噪音太大而失败。后来,他们又将清漆和氧化铁粉末拌在一起,用喷枪喷在纸带上,上机后发现终于能录上一点小声音了。可是,声音小会不会是喷得不匀呢?假如用刷子,“改喷为刷”,这一次发现效果全然改观了。

    在多次试验中,木原还觉得,氧化铁粉末越细越好,他们又向帕皮黎奥化妆品厂取经,制成了“超细磁粉”,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这样,他们终于制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录音机磁带。当他们聚在一起,听到了自己录上的“今天天气晴朗”这句话时,不由得激动万分,乐不可支。

    当晚,木原一夜未眠,又彻夜研究起制造录音机的设计图来。从第二天起,他们又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录音机的制作上。用了一个星期,完成了一号样机的制作,到了4个月后的1950年1月,全部国产化的g型样机又告成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每日画报》3月15日评论:“此品将在日本大量投产,被誉为‘会说话的纸带’之磁带录音机,可望成为‘会说话的杂志和报纸’那样,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用具。”

    磁带录音机商品化后,他们又开始琢磨,既然声音能用磁带录下来重放,那么图像肯定也能录下来重放,干脆接着搞录像机吧!于是大家都干劲儿十足,跃跃欲试,这是1953年的事情。

    木原首先是进行“固定式磁头录像机”的研制,到当年的10月,已完成了黑白录像机的样机,在当时,他们又完成了旋转磁头(即磁鼓)的设计可用于彩色录像。可是当他们向能产省(类同我国的工业部)申请贷款时,却被当做“不切实际的想法”而遭到拒绝,这使得索尼公司不得不把精力投向晶体管收音机研制,放弃了原先的打算,遗憾的是,到4年以后美国的安贝克斯公司却抢先一步开发出彩色录像机,消息传来,井深大社长十分惋惜,立即下达指令:“重新开发彩色录像机。”现在看来,当时索尼公司没有将“旋转磁头”申请专利,是一大失策。

    美国开发的彩色录像机采用的是2厘米宽的磁带。机内设4个磁头,机器又大又笨。木原首先是对照美国样机线路图进行再设计,但是在关键部位,却出现了详情不明的情况,例如磁头和电动机的部分,所以不得不将这些部件,逐个解体,逐件仿制。

    由于时间紧,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但大家通过一番奋斗,还是在当年12月造出了国产第1号样机,并且在成本上也“胜人一筹”,美国安贝克斯的产品售价为3000万日元,而日本的产品价格仅为它的1/4。

    美国的彩色录像机,是个内装20个电子管的庞然大物,很不适用,索尼公司对它进行了“晶体管化”的研究,至1960年1月,晶体管彩色录像机就已推上了三越百货公司的柜台。

    索尼公司在对美国产品的改进中,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创造。譬如:美国录像机中记录信号用的输出电子管用了4个之多,是一种用固定电流来记载信号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功率多半被阻抗吞食,所以要用很高的频率来保证电流的固定值,元件多,体积就大,而木原为了不使阻抗吞食功率,让电流直接从晶体管流向磁头,电流强度用均衡器进行调节,改成这种方式后,使彩色录像机变得小而轻了,成本也大为降低。

    此外,美国录像机的磁头在旋转时,不仅电极易磨损,还会因此造成噪音。而磁头一旦受损,就相当于损失了几万日元的配件,很不合算。为此木原开发了非接触式的无电极旋转马达,采用后,磁头变得更为耐用,噪音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就这样,索尼制出了胜人一筹的轻、薄、小、物美价廉的彩色录像机,并返销美国,大获其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