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追求卓越自我,树立品牌打破沉默(4)
小胡的这种做法不仅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去享受工作之外的精彩生活。
事例二:为工作制订计划。
制订工作计划不是给自己施压,而是为了让自己记住该做的事。每天面对大量的工作,谁都不免产生“丢三落四”、忙而无序的状况。如果养成定时作计划的习惯,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小苏就非常善于管理自己的工作。尽管每天需要应付大大小小的许多事情,但她总是显得很从容,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心中非常有数。她说自己随身携带的必不可少之物就是一个工作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的工作安排。每月的月末,她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思考一下下个月的工作重点和计划安排。
制订工作计划,关键是要会分解目标,把制订的月目标分解到一个周,一个周的目标再分解到每一天。也许看上去是一个很庞大的、担心完成不了的工作目标,经过这样的层层分解后,就会发现,原来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很难,这样工作起来也不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事例三:学会在工作中说“不”。
当你正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时,突然有人让你去做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或者同事找你帮忙处理一些文件。如果放下手头的工作,那么思绪就会被打乱,有可能要重新再来,工作效率显然就不会高。这时你要学会巧妙地说“不”,否则整天纠缠于帮别人处理的事情当中,非但自己的工作完成不了,还有可能出力不讨好。
小李就有这么一位同事,他是做效果图的,为人比较随和,别人有事情都找他。打份文件、加个标头、做个表格……甚至电话响了,也要他接,结果自己的一份效果图被一拖再拖,上司一催再催,被批评了好多次,只能迫不得已加班完成,他现在已经成了公司的“加班专业户”。其实,对这些情况,他完全可以说“不”。因为,在工作中维持“老好人”的形象、令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
一位资深人力专家说,在自己的工作和别人的求助之间,也许持这样的平衡技巧是比较明智的:“先扫自己门前雪,再管他人瓦上霜”。当然,在说“不”的技巧上,可以采取婉转、迂回的方式,避免直接拒绝。
事例四:绝对不煲“电话粥”。
对30几岁的职业人士来说,能够有一些经常往来的朋友,并养成在不顺心的时候倾诉的习惯,是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一个真诚的问候,一个聚会的邀请,都会成为繁忙工作中的小插曲,调节着紧张的神经。但是如果频频接听私人电话,而且交流个没完,又会是种什么情况呢?
小菊有个同事就是一个经常煲“电话粥”的高手。经常看见她拿着电话唠唠叨叨地讲个没完。甚至在打完电话之后的一段时间,她也很难干好自己的工作。
所以,小菊给自己的职场要求之一就是绝对不用公司的电话煲“电话粥”,有私人电话打进来,那也要长话短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不打断自己的工作进程,让自己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