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郁金香现象”
有一种美丽的花卉,曾经给人们带来过狂喜,也带来过灾难。在世界经济史上,这种美丽的花卉带来的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人们难以想象,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机狂潮是由一种小小的植物引发的。这一投机事件使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而被载入史册,它也是迄今为止证券交易中极为罕见的一例。经济学上特有的名词“郁金香现象”便由此而出。
郁金香是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小亚细亚,在当地极为普通。每逢初春乍暖还寒时,郁金香就含苞待放,非常漂亮。
17世纪的荷兰社会是培育投机者的温床。人们的赌博和投机相当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因此,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最后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致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效仿,疯狂地抢购郁金香球茎。起初,球茎商人只是大量囤积以待价格上涨时抛出,随着投机行为的发展,一大批投机者趁机大炒郁金香。一时间,郁金香迅速膨胀为虚幻的价值符号,令千万人为之疯狂。
郁金香在培植过程中,常受到一种名为“花叶病”的非致命病毒的侵袭。病毒使郁金香花瓣产生了一些色彩对比非常鲜明的彩色条或“火焰”,荷兰人极其珍视这些被称之为“稀奇古怪”的受感染的球茎。
“花叶病”促使人们更疯狂地进行投机。不久,公众一致的鉴别标准就成为:“一个球茎越古怪,其价格就越高!”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猛涨,价格越高,购买者越多。欧洲各国的投机商纷纷聚集荷兰,加入了这一投机狂潮。
1636年,以往表面上看起来不怎么值钱的郁金香,价格竟然飙升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就连长在地里的肉眼看不见的球茎都几经转手交易。
在这场举国疯狂的投机热潮中,不少人认为“没有郁金香的富翁就不算真正的富有”。有的人竟宁愿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种头。
所有的投机狂热行为有着一样的规律——价格的上扬促使众多投机者介入,价格长时间的居高不下又促使众多投机者谨慎行事。此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
一时间,郁金香成了烫手山芋,无人再敢接手。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宛如断崖上滑落的枯枝,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不会无理由下跌,让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个星期后,一支郁金香的价格,其售价不过是一只普通洋葱的价格。
千万人为之悲泣。一夜之间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了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
暴涨必有暴跌,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是无法阻挡的。下跌狂潮刚过,市民们怨声载道,极力搜寻替罪羊,却极力回避全国上下群体无理智的投机这一事实。人们把求援之手伸向法院。恐慌之中,那些原已签订合同要以高价购买的商人全部拒绝履行承诺,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们依照合同办事。然而,法律除了能干预某些具体的经济行为外,是决不能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法官无可奈何地声称,郁金香投机狂潮实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