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改变学习习惯(5)
一个人想要拥有相当的知识自然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而同样的,想要在某个专业领域登峰造极自然也得及时地充电,不断地丰富自己。所以,要在某个领域取得相当的成就,只要拥有自己的强项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幼时的“理想”并不是化学家,而是钢琴家。然而这也正是曾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母亲朱丽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安排。
1921年,普里高津一家刚移居到一片混乱的德国时,母亲为了使孩子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决定教他们学习音乐。尽管音乐世界是美妙的,但一首曲子上百遍的练习对于生性好动的普里高津来说还是非常枯燥的,因此他常常在家里搞一些恶作剧。
对于普里高津的这一天性,母亲头痛不已。她严肃地对他说:“在几个孩子中,最有音乐天赋的就是你,而且你现在也是表现最好的。但是,你喜欢音乐吗?想过要成为一个杰出的钢琴家吗?”普里高津听完母亲的教导,低下了头。母亲告诫他:“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弹钢琴尤其如此。”由此,母亲便在严格的教育下使他专心于学习钢琴,这不仅使他免受了混乱生活的干扰,还使他获得了良好的修养。
1929年,举家迁往布鲁塞尔后,普里高津进入了雅典中学学习。这是一个以严格的古典课程著称的学校,与浪漫的音乐世界毫不相同。在这里他的兴趣反而变得广泛起来,他喜欢上了考古学、文学和哲学,眼界开阔了很多。母亲看到他在其他方面都有突出的才干,就任其自由发展。
由于对化学特别感兴趣,普里高津终于有一天来到母亲房中,说出了自己想成为化学家的理想。母亲微笑着说:“小时候让你学习音乐是为了使你摆脱外界环境的干扰,培养你的情操,教你学会做事一定要专心。至于你长大选择什么目标,希望你自己把握,如今你已经作了决定。妈妈很高兴,尊重并支持你。”
成功者和失败者在人生中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成功者始终都在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思考,用思考和学习的经验去控制和支配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并不把过去的失败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消极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因此,不善于学习的人是不会成为成功者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