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改变说话习惯(13)
往会令被拒绝的人感到没有面子,下不了台,伤和气。这就需要采用一些巧妙委婉的拒绝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将对方失望与不快的情绪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影响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身体姿态,或者非直接的语言把自己拒绝的意图传递给对方;还有,我们也可以采用转换话题的方式,当对方提出某事的请求时,你却有意识的回避,可以把话题引到其他事情上。这样既不使对方感到难堪,又可逐步减弱对方的企求心理,达到婉转谢绝的目的。
所以,只要我们的拒绝讲究艺术,那么我们的拒绝就既不会让自己过意不去,也不会令对方感到尴尬。
——采用“先肯定,后否定”的方法。当对方对你发出请求时,一开口就说“不行”往往会伤了两人的交情,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就是先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再据实陈述无法接受的理由,以获得对方的理解,使其自动放弃请求。
——避免“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中国讲究礼尚往来,而且这种互惠定律,似乎已经成了人类行为的不成文的规则。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的人对他人十分热情,见面总是哥长姐短,有事没事总喜欢拉近乎,要么就是一起吃饭,当然一般是他来付账。但是,交往时间久了,便见了这个人的真实目的,要你给他办点“小事”。你一直欠着这个情,而你又觉得不太好办,但你却很难拒绝。俗话说:“受人一饭,听人使唤。”可见,为了保持一定的自由,你最好不要欠人情债。
——明白干脆地说出“不”字。
在有些情况下,明显不能办到的事,就要明白干脆地说出“不”字,当然你的态度要温和婉转。如果模棱两可的说,会使对方怀有希望,引发误解。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晚断不如早断。”要拒绝,就要一次性地让对方死心,否则只会害人害己,贻害无穷。
——把说“不”形成习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