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成就一生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忠言不必逆耳(2)
    忠言不必逆耳(2)

    ——安慰型批评

    这就是一面指出对方的错误,另一面又对他表示肯定的批评,让犯错者得到真正的安慰。

    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在听完后,说:“你这首诗,句子中的意象过多,虽然不易理解,像吃一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仍留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

    把批评的语言用安慰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批评语言的诀窍。

    ——模糊式批评

    这就是用模糊的言辞替代直截了当的批评,它虽没有指名,但实际是道了姓。

    某公司职员工作一度十分松懈,公司经理便召开职员大会进行“整顿”。他说:“最近这段时间,本公司职员工作态度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表现不佳,有的迟到,有的早退,有的上班聊天……”

    这里所使用的“大多数”、“也有”、“有的”,都是模糊的语言。用这种语言,既顾及了职员的面子,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是不指名的指名批评,效果自然比直接点名批评要好。

    ——旁敲侧击

    “旁敲侧击”的本义是比喻人们在指责别人时,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是从侧面刺激。在日常生活中,它往往成为一些修养差、格调不高的人拿来泄愤的武器。其实,“旁敲侧击”作为一种间接表达方式,在与人交际中并非毫无正面意义。如果我们从交际的角度出发,它同样可以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当发现苗头不对,由于某种原因又不便正面指出时,便可通过“对事不对人”或“对团体而不对个人”的方式提出警告。这样就可以既点出问题,让对方心生警惕,又维护了对方的面子,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