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成就一生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话中有话,言有尽意无穷
    话中有话,言有尽意无穷

    从前有个大富翁,虽然他很有钱,却是个十足的铁公鸡。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正好有客人来访。他把客人留在客厅里,自己偷偷地溜到里面去吃饭。客人见他这副待客的嘴脸,心中着实不是滋味,便故意大声地说:“哎呀,真是可惜,好好一座厅堂,许多梁柱却被蛀虫蛀坏了!”

    主人在里面听到了,慌忙跑出来,问道:“咦,蛀虫在哪里?”

    客人两眼朝他身上打量一下,回答说:“它在里面吃,外面怎么知道?”

    客人的话表面上是说蛀虫,其实暗指主人,主人心知肚明,但也不便发作。马克·吐温也是善用这种方法的高手。他的文章善于讽刺,充满谐趣。在现实生活中,马克·吐温其人亦出语犀利,充满了诙谐的情趣。

    有一个为富不仁的大富翁,他的左眼完全瞎了,无法复明。后来,他花了大把的钞票,装了一个假眼。这个假的眼睛做得真好,宛如真的眼睛一样。

    这位富翁得意极了,逢人便问:“请你猜一猜,我的眼睛哪一只是假的?”每当回答者猜错了,他更是喜形于色,得意非凡。也有些人给他戴高帽子:“阁下真是财大命好,连假眼睛也做得跟真眼睛一样。”一番马屁话,说得他心花怒放。

    有一回,他遇到了马克·吐温,为了炫耀他的假眼睛,他又提出了那个猜一猜的老问题:“请你猜一猜,我的眼睛哪一只是假的?”马克·吐温毫不犹豫,立刻指着富翁的左眼说:“这只眼睛是

    假的。”富翁很不识相地继续问:“你怎么知道的?”马克·吐温回答道:“因为从你的左眼中,我看到还有一丝慈悲。”马克·吐温的言外之意是,那位大富翁的真眼是没有慈悲的。话中有话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说话者故意在语言中暗含弦外之音,

    所强调的往往不是其表面的意思,而是另有所指。遇到不便直言或不能直言的情况,不妨采用这种方式,反而更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讽刺效果。

    看准机会再说话

    孔子在《论语·季氏》里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叫做急躁。二是应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瞒。

    三是不看对方的脸色变化,贸然信口开河,叫做闭着眼睛瞎说。

    这三种毛病都是没有把握说话的时机,没有注意说话的策略和技巧。因为说话是双方的交流,不是一个人的单方面行为,它要受到诸如说话对象、设定时间、周边环境等种种限制,所以说话要把握时机。如果该说的时候不说,时境转瞬即逝,便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同样地,如不顾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周边的环境气氛,不到说话的火候却急于抢着说,很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反感。如果信口开河,乱说一通,后果就更加严重。

    战国时,楚王的宠臣安陵君能说善道,很受楚王器重。但他并不遇事张口就说,而是很讲究说话的时机。他有一位朋友名叫江乙,对他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