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奏章中,曾国藩并未明确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重点说明了三点:其一,他反复强调了李续宾、杨岳斌所统领的水陆师来到湖北的原因,是因为胡林翼告急,自己急人所急,才派遣了部下率军支援。李、杨二人所统领的湘军来到湖北之后,不仅帮助胡林翼收复了武昌,同时还将蕲州、黄州等沿江城市收复,建立了赫赫战功。此等勇猛之士正是湘军的战斗力所在,而自己也正需要他们的支持,以此暗示应将李、杨所率领的水陆师拨还给他为湘军。其二,曾国藩丝毫不提自己在收复武昌之中所作的贡献,只是一味地夸赞李续宾、杨岳斌的战功,为旧部脸上贴金,也让朝廷明白李、杨能建此奇功,正是因为有他的指引,从而更加重视湘军的影响力。其三,虽然整个奏章都没有说出自己是李续宾和杨岳斌的领导,但是在奏章的最后,曾国藩却提出要为李续宾、杨岳斌部队请赏,并催军饷。这种态度便是以李、杨二将的指挥者自居,虽不明说,却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功劳。
综观这一封奏章,全篇之中没有一处是曾国藩要求朝廷将湘军水陆师拨还,也没有一处是向朝廷说明自己的功绩,但是却通过委婉的方式,让朝廷无法忽视曾国藩在这一场战役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自然不能无视他的要求。曲意示衷令曾国藩也顺利达到了目的,皇帝果然大大嘉奖了曾国藩、李续宾和杨岳斌,同时将部队也重新拨归他来调度,此事成为他以柔克刚之法的一次成功示例,也是他“委婉圆柔”之法的胜利。
4.2 登高才能望远
世事复杂,而官场更为险恶,封建社会的宦海沉浮更隐藏着无限危机,几乎可以算是难有宁日。不管在哪个朝代中,都会有善于钻营、阿谀奉承之徒受到重用,以至于奸佞当道,封建社会的制度决定这种现象不能被根除,那些谋求个人私利的人自然也会不断打压忠贞贤良之辈。曾国藩身处官场,从年轻时代就痛恶那些结党私营的人,而他又不得不经常和这些人打交道,因此也练就了一身功夫。而他所在的清王室又是以满清旗人为主,对汉人有着强烈的排斥之心,这更增加了他从政的难度,在这种环境之中,曾国藩不仅做人要小心翼翼,做事更要深思熟虑,唯恐有所不周,当出现困局之时,只有将眼光放长远,才能找到脱离险境的坦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