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以诚待人,以恕容人(2)
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却不代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修正。曾国藩在表示悔改之后,还是会偶尔露此苗头。理学前辈朱廉甫和邵惠西曾经来登门拜访曾国藩,他们都是备受尊重的学者,具备正直而信实的品格,同时又见闻广博,学识渊源。得到这样的人垂青,曾国藩本应该感到非常高兴,但他为了表现自己,又一次说出了大言不惭而且沽名钓誉的话,这令作为前辈的朱廉甫感到非常失望,而曾国藩自己也一再自责。当他刻意表现自己的时候,其中的笨拙掩饰和巧言令色纠葛交缠,羞愧之情令其难以言表。
以诚恳之心对待别人,别人自然还你以诚恳;而以诡诈之心对待别人,所得也自然是诡诈。当曾国藩以不合时宜的态度去面对别人的时候,所获得的自然是不合时宜的看法,别人自然也会对他施以颜色。在这一时期,对于自己看不惯、听不懂的事,曾氏兄弟总是喜欢显露出自己精明的一面,不仅指指点点还发声议论,表述自己的看法。这种处处显露的做法,为他们引来了不少恶评。曾国藩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观察了身边的朋友,发现有一个叫做迪安的人多次与自己看法相似,对于当下的事情也有很多不合时宜的见地,称得上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然而迪安却并未遭到过恶评,因为他在不懂世故之外,还有一个优点,那便是含而不发,他从未将自己内心不合时宜的态度表露出来,总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自然也就平安无事了。
思及此,曾国藩立刻醒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提醒曾国荃:“这样做终究不会是载福之道,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在后来写给湖北巡抚胡林翼的信中,曾国藩也表达了这一番感悟:“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懂可以拔不祥。”放弃显露精明之后的曾国藩,开始得到自己想追求的东西,众人都认为他的德行修养又上了一个台阶,称得上德才兼备。以精明博取美名,却未得;做一个纯朴、淡然的人,不显山露水,反而得到了美名,足以见精明之人,有时未必是真精明,反而是一种愚蠢的表现。
3.2 用诚心来对待别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