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野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今天的人们可以嘲笑曾国藩这“忠君”的奴性,但谁也无法否认为野心设定“限制”是何等的重要。野心与浑然一体,若任其发展,人就容易因过于专注最终目标而忽视周遭的危险,不仅目标难以实现,还会让自己落入困境。在野心的帮助下成为“人上人”难,但在野心的刺激下从“人上人”沦落为“人下人”则轻而易举。
理智是规避掉野心负面作用的关键。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理智的最重要内容,就是认清自己的身份,想清楚在这一身份下,什么事应该努力去做,什么事最好想都不要想。幼时对祖父的绝对服从,让曾国藩得以游刃有余地处理理性与野心的关系,他的野心再膨胀,也不会违背“忠君”的原则。
1.3 勤奋铸成“人上人”
做事必先学做人,而做人贵在一个“勤”字,具备了“勤”的素质,人的各种能力才能培养出来。从凡夫俗子成长为盖世英才需要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曾国藩天资聪颖,但如果他只有聪明的大脑而没有勤奋的精神,那他充其量是个脑筋活络的乡间小子。曾国藩6岁开始进入私塾读书,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读完了“五经”。“五经”是儒家的五部经典著作,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对一个10岁的孩子而言,光是认清这“五经”上的字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要较为通达地读完,其在学习上所倾注的精力可想而知。而曾国藩读书还有一套“规矩”,他要求自己“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一书不读完,断不看其他书”……在勤奋的人眼里,世上罕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不够勤奋的人。
年纪稍微大些,曾国藩就开始学写八股文。为了让文章写得更为充实,在学习“四书”“五经”之余,曾国藩还通览了《史记》、《周礼》、《仪礼》等书。他尤爱读史,即使很多年后当了大官,要事缠身,他仍坚持每天“读史十页”。长期大量的阅读着实丰富了他的思想,让他的文章既流畅自然,又言理凿凿。由于坚持不懈的努力,曾国藩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其父曾麟书见他学有所成,便经常带他到一些学者家里走访学习。曾麟书的友人欧阳沧溟十分赏识曾国藩的才华,断定他日后必成大器,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年仅14岁的曾国藩为妻,做了他的正室夫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