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商道真经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后继无人的隐忧(2/2)
    2007年6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2007年(第21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海尔集团位居第二。2007年7月,海尔作为国内最具有标杆意义的企业之一,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组织结构和人事调整,将之前的海尔集团重新划分为6大集团:白色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数码及个人产品(彩电、av产品、电脑、mp3等)、客户解决方案(商用空调、三菱空调、家居)、装备部品制造(包括海尔产品的生产模具等)、金融(上市公司、银行和证券公司股份)和商业流通(为冰箱、空调、数码产品及小家电等提供物流服务)。同时,砍掉了一些盈利状况不佳、未装入上市公司的产品线,海尔的这一举动,引发了业界的强烈讨论和反响。

    从产业发展层面看,“少壮派力量”被集体推向前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家电产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已经58岁;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66岁,他们都可以称得上中国家电行业的元老级人物。他们在企业的创业、发展阶段,都曾经是直接负责经营业务的“一把手”,但随着此次结构的调整,张瑞敏与杨绵绵这两位“领袖人物”,更加强化了他们在企业中“精神支柱”的作用,他们几乎已经不再负责具体的业务运营,而更多的专注于企业长期战略规划与资本运作。被委以重任的海尔白电集团总裁梁海山,当时只有41岁,数码及个人产品总裁喻子达,43岁,这些年富力强的“少壮派”高管此次被集体推向前台,担当了各自企业中分量最重业务模块的“一把手”,可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和战略思维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海尔乃至整个中国白电和小家电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可否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张瑞敏、杨绵绵在企业中的最大影响力将持续存在!但“少壮派高管”的登台让我们想到:经过30余年发展的中国家电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面对超薄的行业利润率,面对全球化拓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家电企业需要有一批深谙市场规律、具备全球化视野的新的管理者“操盘”!而海尔的人事调整,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领先的家电企业在面对上述背景所作出的正确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一轮家电企业人事

    更替的进行,中国家电企业将进一步从国内走向国际,从规模导向走向利润导向,产业的发展将更加良性和成熟!

    智慧小语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忧虑似乎总会让人产生一丝悲凉的感叹。孤胆英雄即便再叱咤风云,也终有势单力薄、力不从心的一天,而时代发展的车轮却是滚滚向前的,不会为某一个个体而驻足等待,企业的发展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一个张瑞敏或许可以缔造海尔的辉煌,但是整个民族工业的振兴,数以万计个“海尔”的未来,却要掌握在亿万个后来者的手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