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惜时篇(2)
一位担任美国一家著名跨国企业亚洲区顾问的老人退休了,两个年轻人去拜访他。老人尽管已经年过六旬,但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广博的知识和超前的思维让年轻人自叹不如。老人还善于预测经济形势,曾经很多次把企业从可能爆发的危机中解救出来。
一个年轻人笑着请老人给他预测一下人生。老人问他想预测哪一方面的,年轻人伸出手掌给老人看,说:“很多人都说我的生命线很长,可以长寿,您看呢?”
老人看了一眼年轻人的手掌,反问道:“你知道构体组织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年轻人疑惑地说:“是细胞吧?”老人说:“不对。细胞并不是最小的单位,它是可以再分的。生物学家已经发现,构体组织最小的单位是dna,目前已经破解的dna组合已达两亿,按照dna的组合推算,人的寿命应该是1200岁。”
年轻人大吃一惊,不解地问:“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活到100岁呢?”
“因为生命有折损,我们每一天的日常行为都是对dna的折损。我们说话、工作、吃饭、思维,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身体中的dna,这使得我们的生命达不到生命应有的长度。”
“那就是说,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一点儿也不消耗dna,我们就可以活到1200岁了?”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不消耗,活着就要消耗,吃饭、睡觉这些维持生命最基本的行为就是消耗。即使我们不工作,我们也不可能不消耗。”
年轻人被这番话惊呆了。原来,维持现有的生命是以牺牲未来的生命为代价的,活到100岁的人是以牺牲掉未来的1100岁的生命为代价的。这是多么昂贵的代价!
老人仍旧侃侃而谈:“所以,按照消耗掉的dna计算,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取得成就是正常的,不是因为他们特别伟大,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到。我们没有做到,按说应该比他们消耗的dna少许多,所以,我们应该活到200岁以上。”
“可是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活那么久,甚至比他们活得更短?”年轻人更加疑惑。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和他们消耗了同样多的dna,甚至我们消耗的更多,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我们消耗的dna投入到有益的事业中去,而是用在了无谓的事情上,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被缩短了。”
敢于追赶时间的是勤劳刻苦的人。更多的人是享用过时间,也浪费过时间,最终被时间所征服。无数优秀的生命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使时间有了价值,这就是人类的历史。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