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置身危机漩涡中的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将自身利益、公众利益和传媒的公信力协调一致,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恰当的渠道传播给公众真实而客观的情况,以挽回企业品牌的良好口碑,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甚至化被动为主动,就势借势,达到进一步宣传和塑造企业口碑的目的。
最近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是直面问题还是推卸责任?企业会怎么做大家都看的到!诚恳面对问题的态度和大力度的补救措施都会让大众看到作为一家奶业巨头应有的气魄。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声音表示了对这些直面问题并及时解决的企业的肯定。
这是应对负面口碑应有的态度。
误区3:口碑营销做的就是“病毒”,一触即百发
随着“王老吉被通缉事件”的显山露水,在感受到网络巨大威慑力的同时,更多企业意识到了网络口碑营销时代的到来。但太多厂家谈及口碑营销必要求“制造一个大事件”。殊不知口碑营销其实是企业众多营销环节中的一环,把口碑营销从营销中剥离,仅仅依靠口碑营销来建立企业品牌是不科学也是没有效率的。
很多时候,传统营销还是占据着品牌宣传的重要阵地的,做好传统营销,用口碑营销去补充补全传统营销达不到的地方,才是正确的营销技巧。
还是王老吉。如果没有“不上火”的凉茶借助传统手段传播到位的产品认知、如果没有牵动人心的汶川地震并且王老吉又的确迅速的捐出了一个亿、如果没有企业之前在网络论坛、贴吧、qq群、博客等网络营销应用手段的长期应用……没有这一切的基础,单单就“王老吉被通缉事件”这一标题,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王老吉的成功在于运用了整合营销手段的同时、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是“长期耕耘”+“把握机会”的产物。
在这样一个对话无门槛的时代,学着了解对话并参与对话正在成为企业的一门必修课。但这个过程,没有终南捷径,口碑营销根本就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散落在消费者周围的”、“潜移默化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过程。
误区4:口碑营销是受限最少的传播方式
很多企业选择口碑营销的初衷,是由于在传播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法律法规的限制和制约,而网络上的口碑营销似乎由于其网络所提供的“想说就说”的低门槛而不受传播上的限制。
其实口碑营销也是有着自我的道德约束,超过这个范围的炒作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前段时间一个iphone girl事件仅用6天时间就火遍了全球网络。这一切起源于一个叫做 macrumors的美国论坛上一个网络用户的帖子,这个网络用户在购买iphone以后,发现手机里存有一个中国女孩的照片并把他贴到了论坛里,经媒体证实这个女孩是深圳富士康观澜科技园手机检测生产线上的员工,照片是在检测iphone照相功能后没有删除的。此后iphone girl在网络上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并得到病毒式的传播。有网友专门为iphone giel建立了网站,更有苹果的消费者开玩笑说:我准备把自己的iphone退回去,因为里面没有这个女孩。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