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人手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塑造品牌 答《北大商业评论》(2)
    塑造品牌  答《北大商业评论》(2)

    但是,传统行业也可以转换思路,进行品牌困境的突破。还是从餐饮业来说,我们刚好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这家企业就是“真功夫”连锁。“真功夫”原来叫“双种子”,是广东长安镇的一家企业,我们建议它利用蒸的技术,将所有的东西配料全都准备好,只要蒸三五分钟就可以了,通过蒸的方式,真功夫避开了关于厨师技术的问题,初步具备了全球连锁的可能。

    此外,从品牌强化的角度看,当时我们认为,“双种子”这个品牌有问题,因为它的文化附加值比较低,如果要将这种餐饮连锁做到全球,必须对品牌进行革命。实际上,品牌管理关键就是要找到它的附加值,从全球连锁的发展趋势考虑,我们最终决定将中国的功夫文化和这种餐饮模式结合起来,将“双种子”改名为“真功夫”,并抢占了“李小龙”这个形象资源。

    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最大的困境就是受制于企业实际。对于传统行业,可以尝试在技术上进行突破、转换思路,同时要善于结合中国的优势文化,在技术上和品牌的附加值含量上,双管齐下就比较容易成功。现在,“真功夫”已经复制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在全国拥有150多家分店,而且马上就要在香港上市了,还准备在美国设立第一家海外连锁店。

    《北大商业评论》:“真功夫”巧“傍”中国的功夫文化,强化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现在许多中国企业也热衷于“傍”体育,意欲通过体育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您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叶茂中:对于现在普遍处于弱势的中国品牌而言,“傍”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而且中国文化绵长深远,中国企业“傍”中国文化,也是企业提升品牌力的应有之义。我经常说国内企业要善于“傍”,比如中小企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塑造一个品牌,品牌是长期的,但是可以“傍”,最基本的如“傍”热点,“傍”得好的话,至少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销量。

    “真功夫”背靠中国的功夫文化,而中国的功夫文化无论在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东南亚一带,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知名的,“傍”上功夫文化,就会给消费者一种历史的错觉,甚至让消费者自觉地将他们对李小龙的感情投射在这个餐饮品牌上。“真功夫”做的是中式餐饮,“傍”上功夫文化也透露了我们的野心,表现在名称上就是“真功夫”全球华人餐饮连锁,通过这个品牌,我们既想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全球连锁代表,也想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在全球推广中国的优势文化。

    对于企业做体育营销,我想从国家层面上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中国的品牌为什么很难打到全球市场,尤其是成熟的欧美市场?这不仅跟企业产品本身有关系,而且跟中国这个国家品牌也有关系。由于中国近代的特殊历史,以及前期出口导向的产品基本上定位在低端层次,所以现在许多中国品牌走到国外,经常会唤起国外消费者的不良形象联想。实际上,中国走出去的品牌,某种程度上都代表着中国这个大品牌。因此,企业对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的热衷,抛开企业本身的“体育-品牌”联动效应不说,这些赛事在中国的举办,本身就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国是世界强国。当中国的大国形象在全世界真正树立起来以后,将来中国品牌走向国际,也将得益多多,更容易收到认可。反过来说,现在已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品牌,如果他们在国外市场受到了认可,这也将对中国的国家品牌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