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的广告:cf(2)
事实上,制作广告片的都是成年人,要拍出儿童喜欢的广告片还真不容易。儿童眼里的世界和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容易受爱情的诱惑,女爱挺有吸引力,而儿童却普遍厌恶两性关系。尤其8~12岁的儿童,对男女之间有了初步认识,却对异性较为排斥,课桌上的“三八线”、楚河汉界分明便是一例。又比如同一个故事,听两遍就烦了,可儿童却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百听不厌。这些儿童特有的心理,不把握住是很难拍出儿童喜欢的广告片的。
针对其他不同类型的电视受众,广告片同样需要投其所好。产品卖给什么样的人,广告片就要对什么样的人说话。说到底,还是个定位,要找到广告片与消费者之间的共鸣点。
广告片作为广告运动的重头戏,加上其影响的广泛性,在广告运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尤其现如今电视广告播出价格一涨再涨,逼得广告主越来越重视广告片的质量。否则姑娘还没打扮好,就花巨款推出来求亲,谁要?所以,必须慎重对待广告片制作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便是广告片主题的确定。主题只能有一个,烦琐是广告片的大敌。现在国内广告片的长度一般以30秒和15秒居多,时间短暂,不可能表现过多内容。如果勉为其难,就会形成一种扩散状态,消费者就摸不准到底广告片要说些什么。太多的信息反而淹没了重点信息的传递,这样的广告片无疑是失败的。
优秀的广告片创意必须是简洁的,自然的,要像欧亨利的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曾经有一支日本广告片,以逆转式思考法,介绍商品的优点。一位中年男子,拿起一瓶饮料喝了之后,做了以下不按牌理出牌的诉求:“嗯!实在不好喝……”当他咕咚咕咚喝完后,观众都很纳闷,怎么会有这种广告?一秒钟后,他又说:“再来一瓶吧。”乖乖,既不好喝,为什么要再来一瓶?风味独特嘛!对不对?够绝吧!而现在大多数的广告片创意往往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很难出强烈的广告效果。
广告片的演员选择对于广告片能否成功亦有很大关系。广告在商品行销战争中的角色相当吃重,而一支广告片够分量,原因除了脚本要犀利,道具要逼真,场景个性化,导演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灯光打来颇有层次感,背景音乐听来极舒畅,商品口号够响亮等因素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看演员的表演到不到位了。名演员自有其知名度高的好处,但谁也不能保证他永远受观众欢迎;如果该演员在做健身器材广告的同时,又在做药品广告,消费者看了会是什么感受?对于新产品,借名演员之名气一夜成名的不少;而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就必须慎重考虑是否选用名演员。根据现在的消费趋势,消费者的能动性远远高于从前,已不满足于仅仅做观众,更跃跃欲试,希望自己实际参与。切实一点,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根本。碧浪洗衣粉的电视广告选用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主妇来现身说法,其言可信,其情也真,一下子深入人心,碧浪也随之声名鹊起,脱颖而出,与奥妙、宝莹在洗衣粉市场三国鼎立。
要使短短数十秒的广告片在众多的广告片中脱颖而出,有没有一个突出的记忆点至关重要。这也可以理解为广告创意突出不突出。早些年,我们在给春兰空调制作广告片时,考虑春兰空调刚上市,市场知名度低,打品牌是广告的第一个目标,所以首先决定给春兰空调广告片制作一个引人注意的记忆点。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位台球高手一棒打进六个球这个画面。广告片在全国播出后,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怎么会一棒打进六个球?”台球爱好者们更是佩服不已。无数的电话打来,询问到底是不是真的一棒打进了六个球。其实,天底下恐怕没有一个台球高手可以一棒打进六个球,而且是分别进六个球洞。那可是我们费尽心血制造出来的。通过这个引起消费者好奇的记忆点,春兰空调一下子闻名全国。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男主角——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郭亮,现已成为新加坡国家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足见得我师傅他老人家看人的眼光,够高瞻远瞩。之后,我们又拍了一条关于春兰空调与地球气候变化的广告片。广告词是:科学家预言,地球将愈来愈热,只要你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将永远伴随着你。有人戏称:春兰空调广告片是小球加大球。据统计,截至1995年底,这两条广告片的播出费用累计达25个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