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人手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广告二十六大误区(7)
    广告二误区(7)

    但人们还是会觉得他俗,一边说他俗,一边享受着他的俗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如果拿一个人来比,姜文,同样是中国最优秀的演员,不俗,但论广告身价,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赵本山可能要超过姜文几倍。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应该是广告的常识,但偏偏有人总想给广告做一个定位,好象只有高雅的画面和说辞才是好广告。你去看看那些好笑的让人喷饭的手机段子,有几个是高雅的。

    我承认广告有两个目的,一是促销产品,二是提升品牌形象,但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当然是先把熊掌拿到,鱼以后再钓。如果销量都没有,要形象还有屁用。

    误区二十三:重创意,轻叫卖

    不可否认,广告是环境的产物。而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是,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还停留在叫卖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简单说,叫卖式的广告要比含蓄式的广告更容易让人接受。

    广告的创意性和美感问题不须讨论,问题是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还停留在审美的的初级阶段,不信去看看大多数人的家庭装修就可以明白。更有一个数据很惊人:中国有4.5亿人平时不刷牙。

    面对这个绝大多数,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那些缺乏创意和美感的叫卖式广告在国内屡战屡胜。

    从表面看,中国大众是一个习惯含蓄式表达方式的族群,但内心却渴望直白大声的沟通和交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