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谈商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12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2)
    第12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2)

    那么,在冯仑看来,王石能不能更进一步,成为没有缺点的、能够被“贴墙上”的伟大的完美人物呢?当然有可能,因为冯仑认为王石的成功并没有到尽头,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因此,冯仑接着说:

    他(王石)的企业会做成全球最大的住宅公司;其次,他一定会成为中国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虽然他在去年《中国企业家》“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排行里面已经排到了第一,但是考虑到社会对他的期待以及他自己的经历,我想他应该付出更多,还能做得更好。

    冯仑不仅在《王石接近完美》一文里赞美王石,而且在他出版的书里也屡屡提到和赞美王石。有人指出,在冯仑的《野蛮生长》一书里,不仅所有的正面典型里都要提到王石及其万科,甚至在几乎每个章节里都要肯定王石和万科。

    此外,冯仑还认为王石是一个“公而顾私”的人,性格很真实,而且在对待金钱方面有过人的自律能力。按照传统的说法,所谓“公而顾私”,是指在“兼济天下”的同时,又能“独善其身”。在冯仑看来,王石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担负起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不忘记自己的个人利益。冯仑曾在《野蛮生长》一书里举了一些这样的例子。他说:

    他(王石)很明确地说:我非常乐意承担社会责任,行善要尽早,但是我个人该要得要,如工资、奖金,正常该消费的就得消费。我记得有一次碰到一个记者,他问王石:你总是去爬山,为什么不把那些钱省下来办个希望小学?他说这就不对了,我有我的正常消费需要,做公益有做公益的需要,(此外)我还有很多需要,我的需要在我有能力时我都会去做,我不能说我的收入全部都只做这一件事情。所以他不避讳个人的需要。

    2006年,王石的工资、奖金和股票期权收入共3000多万,这好像是私,但这只是小私,它的前提是大公。当年万科营业额200亿,利润超过20亿,市场七八百亿。公事办定了,该私的也得私,他性格很真实。但王石的很多钱财由秘书管理,公私分明,每年审计。不少人一当老板,公司里的账就不清不楚。王石参加户外登山活动,自己出钱,或寻求赞助。他把几乎所有拍广告挣的钱都捐了,在他捐第一笔摩托罗拉给的广告费时,他的年工资才30万。王石在金钱上的自律是超越常人的。

    不过,在冯仑看来,王石似乎也并不是时时正确和处处正确的,因为冯仑认为王石“作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不当老板”,其中暗含的语意,也许是说王石不适合当老板。不过,冯仑并不认为这是王石的缺点,相反,他说了,不当老板是王石作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也是万科取得成功的一个秘密。冯仑对王石的这一段评论也出现在《王石接近完美》一文里。他写道:

    我对照其他类似的企业家,还是发现王石身上一些特别之处:第一是很多人不重视、或者没注意到的地方,那就是我最近跟王石说的:“你当时作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不当老板。”由于他不当老板,结果他跟我们走的路子和遇到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恐怕也是万科为什么能超级成功的秘密之一。第二就是他本身一直在想,名和利只能得其一。在中国,得利很危险,若是不甘寂寞,那就得取名舍利。第三个差别,就叫做价值观不同。万科坚持阳光下的价值观,王石把它叫做“阳光下创造财富”。所以万科一直讲不行贿。王石的确不行贿,为什么?原因之一应该是他不是老板。

    第2节  潘石屹是“万通系”的“小兄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