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系棋——你最信任的人伤你也是最深(4)
自古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与什么样的人结交,对自己是有很大的影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或许可寻得一时心理上的满足,然而,对于你的事业却是毫无帮助的。
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带有功利之心,而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利用他,这就被认为“太势利”。
但根据现代社会的交际观念来看,社交有三个基本目标,即信息共享,情感沟通,相助相求。我们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也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来看待。
孟子的母亲见识可不浅,为教育孟子,她曾三次搬家。先前,她们住在郊外靠近墓地的山边,孟子整天看到的是奔丧的人。于是,她们搬到街市,孟子整天看到的是杀猪的人。最后,他们搬到一所学校附近,孟子整天听到的是读书声。不能说三次搬家就可以塑造成一个孟子,但孟子所受到的影响是无疑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这就是传为千古佳话的“孟母三迁”。
一个优秀的人、杰出的人、伟大的人,他们并不是生下来就优秀、杰出或伟大的。孔子就说:“我并非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我的知识是我喜好读书,勤奋钻研才得来的。”但一般人只是看到他们学习的结果,并不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其实,理解和掌握一种知识,没有比了解一种知识的生发和形成更具效果的了。
既然知识是人创造出来的,那么你就可以从人的话动中去理解知识,追踪圣人或伟人对知识的选择、按受、摸索和成功的轨迹。这样,死的知识就成了活的运动形态,你甚至嗅到了知识的芳香;如果你还能探求到圣人的举止、言谈、性格、气质与知识隐秘而又微妙的内在关联,那你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了。
宋代福建有两个人,一个叫游酢,一个叫杨时,他们一同去拜访大学者程颐。刚好程颐正在休息,游酢、杨时不愿打扰先生,就恭立在门外,静心地等候程颐醒来。那时,天正下雪,他们仍然恭立在门外。过了许久,程颐才出来,发现他们仍然恭立在门外,雪已深达一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