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善与恶,美与丑(13)
善念最为珍贵,张生靠一善念而超出饿鬼登上禄籍,虽是传说,却也让人领悟了善的力量。他能够见巨利而不贪,也是他乐于周济贫困的善根所致。这不正昭示人的命运并非一成不变,而重在自己的抉择取舍!上天主持着公道,惩恶扬善,报应分明。善有善报,是鼓励人多做善事;恶有恶报,是让人知道警惕戒备。因此人生在世,一定要遵从天理,恒守善念,善人在人间备受人们的钦敬,在天道上自然会获得上天的庇佑,使福报久远而绵长。逆天理,拂人心,荆棘险阻,就不是“道”,应当深恶痛绝,坚持禁止。
人心向善,所以世界美好;而人心向恶,世界则陷入灰暗中。
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张生若没有弃恶扬善,得到善因和善名,也不会有后来的老者送金让其参加科举考试,从而走上仕途。
真、善、美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现在的人大多被人信奉“人善被人欺,人恶被人唾”的中庸思想,即不做太“善良”的人,以防被人欺负,也不会做大“恶”人,去欺负他人。但是这种中庸思想的坏处就是保护自己,不管别人。你冷漠待人,别人也会冷漠待你,你只对自己“行善”,而不对别人“行善”,那么,你在你的工作和生活的圈子中,既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不会积累人际资源。而本书提到的善主要是对他人的善。积善名,是对别人善的人因为对别人友善而同样得到别人的友善对待。
当一个人如果习惯了做一些小恶事,而不去修改,那么总有一天他回去做大的坏事,对别人和自己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所以,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防微杜渐。
刘备曾在临死前对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