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曾经说过:“凡是使生命扩大而又使心灵健全的一切便是善良的;凡是使生命缩减而又加以危害和压榨的一切便是坏的。”
恶是什么?恶由心生,恶,是亚字下面一个心字,说明你的心灵处于亚健康状态就容易产生恶,恶是毒瘤,必须祛除。
如果用法律的准则去衡量善恶,违法犯罪就是恶,奉公守法的就是善。但是前提是该国的法律是公正严明,人人平等的。
善与恶的区分,自古以来就一直被人们讨论着。
古希腊的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善,反之就是恶。到了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善,违背君主命令就是恶。19世纪初英国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边沁认为:凡是能发生快乐的行为就是善,凡是发生痛苦的行为就是恶。儒家把“义”视为善,凡是符合义的行为就善,反之,就是恶。而墨家,把“利”看作是善。认为“利”所得而善也;“害”所得而恶也。凡是符合利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就是恶。道家则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无是非、善恶可言。西汉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在他看来,凡是符合天意的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行为;反之,凡是违反天意的行为就是恶的、不道德的行为。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思想家孙中山认为:道德进步就是要不断地“减少善性,增多人性”。在孙中山看来,人性即“互助”是善的,善性即“竞争”是恶的,道德的进步就是人的“善性”与“恶性”的斗争过程。要使人由“恶”到“善”,就要不断清除“善性”,克服“竞争”,发挥人性,扩大“互助”。凡此种种,历史上的各派思想家对善恶的解释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代表他们所属的那一个阶级的善恶观看作是所有社会和阶级都适用的,否认了善恶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内容。
其实,善恶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进行判断的,凡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利益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就是恶。由于道德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因而善恶的判断标准也必然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善恶观念是不同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