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章 善与恶,美与丑(1)
    第五章 善与恶,美与丑(1)

    人性的善恶, 就像一对反义词。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善, 反之为恶。恶象征着个体生命被残杀及被毁灭。从这意义而言,人性善就意味着人生命个体本身有希望生存与发展的愿望。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 人无时无刻地在谋求着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这足以证明人性是善的!

    1.什么是善,为什么需要善

    在今天的生活中,试着去发现你周围的人有什么需要,是你可以帮助及给予的不求回报的付出,这就是善良。

    善的哲学定义是,善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人们在与具体事物密切接触、受到具体事物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满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称心如意的美好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恶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在古希腊,人们认为善不仅有好、可欲、有益的意思,还有幸福的含义。先哲苏格拉底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善。他甚至将善的知识称为“一种关于人的利益的学问”,而 “一切可以达到幸福而没有痛苦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就是善和有益 ”。苏格拉底还认为:美就是善。他认为美德就是善。善是至高无上的宗教,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唯一东西,人们应该认识什么是善行。

    佛教认为善行是对自己有益的,对他人亦是有益的行为;是在今世好的,在来生也是好的行为。这四个条件具备,才能算是纯善的行为。

    佛教所说的善法就是指包含善的行为,善法就是善行。善法有世间的,有出世间的;种类繁多;但简单点来讲,最基本的善法,不出十种,叫做“十善”。这十善法,即是十恶法的反面: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不贪,不嗔,不痴。

    但是善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善是一个人的美好品德?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也是一种“善”,从恶转变为“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