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章 德与才(5)(2/2)
    这同样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故事,所幸的是前来杀李勉的人获知了真相,而杀了县令夫妻。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农夫和蛇、李勉和江洋大盗的故事并不缺乏其数。因此,许多人在当一个“烂好人”,对任何人都大发善心时,当遭遇背叛和不知感恩的人时,他就将“善心”统统收起来,也开始变得冷漠。

    我们对道德的理解都是基于书本,但是一个人遵循书本上关于道德的教条,就会变得迂腐。

    春秋时期,宋襄公借帮助齐孝公即位,将齐国变成臣属国。他又想和楚国联盟,去压服小国。当他把这个主张告诉了大臣们,大臣公子目夷不赞成这么办。他认为宋国是个小国,想要当盟主,不会有什么好处。但是宋襄公之意去做,他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地方开会。当宋襄公如期赴约时,公子目夷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公还得多带些兵马去。” 宋襄公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去呢?” 公子目夷说服不了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 果然,在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争闹起来。楚国的势力大,依附楚国的诸侯多。宋襄公最后被楚国扣押起来,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后,心中愤怒,而其临近的郑国国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对他,更加使他恼恨。宋襄公为了出这口气,决定先征伐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宋军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对襄公进言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 宋襄公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什么仁义呢?” 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 不多工夫,楚国的兵马已经摆好阵势。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水冲堤坝那样,哗啦啦地直冲过来。宋队哪儿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 宋襄公指手画脚,还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还亏得宋国的将军带着一部分兵马,拼着命保护宋襄公逃跑,总算保住了他的命。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议论纷纷,都埋怨他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该那么打法。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议论告诉宋襄公。宋襄公揉着受伤的大腿,说:“依我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比如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气愤地说:“打仗就为了打胜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让人家抓走。” 宋襄公受了重伤,过了一年死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我们的仇人,要报这个仇。我看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公子重耳是个有志气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霸主。你有困难的时候,找他准没错。”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