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圣与俗(2)
在哲学中,觉悟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觉悟就是态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觉悟的来源取自于人类的社会知识财富及自身的经验积累,一个人积累的知识阅历越丰富,其觉悟程度就应当越高。但是由于人的个体经验积累途径和认识活动等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觉悟程度的高低也并非一如既往地能够得到正确的或充分的体现,所以才会出现具有相似知识层次结构而世界观却迥然不同的人的个性差异。
人生需要觉和悟,觉悟像是人的第三只眼睛,当我们被愤怒,假象蒙住眼睛的时候,它能帮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让我们活得轻松,快乐。有觉悟的人都是很安逸的,因为他明白很多别人无法明白的东西。
比如说竞争,有些人很有能力和才华,但是他只要求自己到达某一种程度就好,不是永远的往上爬。因为他明白,过了那条线,再高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让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却活得更累。因此,他们比一般人有觉悟,因为他们知道生活是需要金钱,但是生活却不是为了钱,一切足够就好
如果我们没有觉悟,就会沉浸在一种思想或情绪中难以自拔。如果这种思想是消极的,它只会将你导引向失败的深渊。如果你的情绪是恶劣的,而不加控制,那么你的生活也会变得很糟糕。
觉悟就是你对自身行为和情绪的反思。当你发现自己的思想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时,你会想要修正,这就是觉悟。当你做一件事情,忽然明白一个道理时,这也是一种觉悟……可以说觉悟无处不在,善于在工作生活中总结反思的人,其觉悟必定是高的。 觉悟越高的人活得越轻松,因为他能更加明白自己本身需要的是什么,能更清楚的让自己活在真实之中。
所以,我们需要有觉悟,需要看清自己的内心到底需要什么,这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十分重要。因为有许多人在工作中都渐渐迷失了自己,忘记了理想、快乐和幸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