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应强调:“恐吓”是很难驾驭的战术,不知对手深浅极容易弄巧成拙,所以风险很大。
1.长自己胆气,灭对手威风
东汉时的廉范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的后代,曾经做过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旗)太守。当时正值匈奴大规模入侵,报警的烽火天天不断。按照旧例,敌人来犯如超过五千人,就可以传信给邻郡。廉范手下的官吏想要传布檄文,请求援助。廉范没有同意,而是亲自率领仅有的少数部队,前往边境抵御来犯的匈奴骑兵。
匈奴人多势盛,廉范的兵力比不过匈奴,正巧日落西山,廉范命令战士们每人将两根火炬交叉捆在一起,点燃其中的三个头,另一头拿在手中,分散在营地和营地周围列队,顿时火点如同满天的繁星,很是壮观。匈奴军队远远望见汉军营地扩大,火烛甚多,以为来了许多援军,大为惊恐。廉范对部下说:“现在我们的谋略是,乘黑夜用火去突袭匈奴,使他们不了解我们究竟有多少人,这样他们肯定会吓得魂飞胆丧,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歼灭的。” 清晨敌人将要撤退的时候,廉范命令部队早起吃了饭,然后直奔匈奴营地,正赶上天刮起大风。廉范命令十几人拿着战鼓埋伏在匈奴营房后面,同他们约定,一见大火燃烧,要一边击鼓,一边呼叫。其他人都拿着兵器和弓箭,埋伏在敌营大门的两边,廉范于是顺风放火,前后埋伏的人击鼓的击鼓,呐喊的呐喊。匈奴军队猝不及防,乱作一团,慌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亡上千。汉军又趁势追杀,杀敌数百名,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侵犯云中了。
“恐吓”的前提之一便是气势汹汹的样子要装得像模像样。只有对方产生了怯意,才能将对方唬住。一个胆小自卑的人无法使用恐吓,弄不好还会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充强说到底是勇气的较量、意志的搏斗。
2.捧中有恐,先捧后恐
有位学者对捧与恐的关系颇有见解,他在论述旧社会官场时说:“恐吓的意思,是及物动词。这个字的道理很精深,我不妨多说几句。官这种东西,该是何等宝贵,能轻易给人吗?有人把捧字做到十二万分,还不能生效,这就是缺少恐字的工夫。凡是当权的那些大人物,都有软处,只要找到他的要害,轻轻点一下,他就会大吃一惊,立刻把官儿送来。学者须知,恐字与捧字,是互相结合着用的。善恐者,捧之中有恐,旁观的人看他在上司面前说的话,句句是阿谀逢迎,其实在暗地击中要害,上司听了,汗流浃背。善捧者,恐之中有律,旁观的人看他傲骨模棱,句句话责备上司,其实听的人满心欢喜,骨节都酥软了。这就是所谓的‘心领神会,在于各人’,‘高明的木匠能教人按规矩做,却不能告诉你技巧’。这就要求求官的人细心体会,最要紧的是用恐字的时候,要有分寸,如果用过度了,大官们恼羞成怒,作起对来,岂不就与求官的宗旨大相违背?这又何苦如此呢?不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恐字不能轻易使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