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笑话说,老师问学生:你今天做好事了没有?学生回答说:做了,我和小明一起帮一个老太太过马路。老师说:很好。学生却补充了一句:不过,那个老太太一点都不想过去。虽说是个笑话,却值得深思。帮老太太过马路,捡到东西交还失主,这些本来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情,是基本的常识,有时却被宣传成了一种了不起的壮举,久而久之,常识就被人们不知不觉地遗忘了。这种将常识盲目进行精神升华,从而造成真正的常识从我们的生活中隐匿的宣传方式,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人带到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之中:大家都在期待道德英雄、精神典范,希望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来做,自己则悄悄地躲避作为一个正常人该尽的基本责任。所以,一个单纯用做好事的思想来支撑自身的道德体系的社会,表面上看来,是在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实际上是使每个人都在降低自己的道德要求,并使他们丧失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热情。
有时候,一个人在做好事,后面跟着的往往是一大群爱占小便宜的人。苏于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对这种现象有过精彩的分析。比如,一个人本着善良的禀性,用节假日的时间帮助居民免费修理电器,结果大家都把一些已经破得无法再用的电器带来,耗费了无数的时间和零件,换来的不过是勉强再用几天,从经济效益上说,也造成了一个人学雷锋众人捡便宜的恶俗局面。所以说,做好事的人虽然值得赞赏,但他们的行为却不值得过份推崇。我们常被教导说,做人要浅,做事要深。
其实做人与做事是相同的。没有人能把做人与做事分开,更不能像上面磨针人那样,首先宣布一下“我这样做人”,而后又渐渐地用其它方式或这件事,非常荒谬,做人要现实,现实就是从常识开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