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让别人接受批评的说话技巧(1)
有关调查显示,每个人都是喜欢听到别人的表扬而不是听到别人的批评。虽然古人有“闻过则喜”的良好品德,但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而批评又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那么,如何让别人接受我们的批评呢?这主要是要懂得,批评的主要目的是要对方改正错误,而不在于批评本身。所以,在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要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把握批评的火候,不要过度,否则,不但收不到好的结果,还会适得其反。
驾驭批评,先表扬后批评
批评是对别人做错事情以后的一种忠告、一种教导、一种指正,目的是使他改正缺点、错误。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共性,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要使批评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要端正批评的目的,做到公正合理外,还要把握好批评的火候,即批评的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内,批评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超过了临界温度,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能因此伤害到别人的自尊,以致引发更为极端的后果。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不然就会导致好心而办了坏事。所以,在批评的时候,要先肯定后否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让我们来看看教育家是如何驾驭批评艺术的。
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恰巧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于是,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当时叫你不再打人,你立即住手了。”王友更疑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果,塞到王友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所以应该奖励你。”
王友感动极了,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吧!我错了,我不该砸自己的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果。”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