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把话说得滴水不漏的说话技巧(3)
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才能进退自如。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大发明家爱迪生。年轻人自信地向爱迪生说:“我一定要研究出一种万能溶液,它能够溶解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爱迪生反问:“它能够溶解所有物质,那你拿什么东西来盛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年轻人红着脸无言以对。
弓箭拉得太满就容易断,水缸里的水装得太满容易外溢,气球打得太满容易爆破,说话说得太绝容易出现尴尬局面。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把话说得过于绝对产生尴尬的局面有很多。
有这样两个推销员,他们推销的是同一新产品:螺旋状的袜子。为了表明这种袜子的透气性,第一位推销员随手拿起一只袜子,说:“来帮帮忙,拿住袜子一端,使劲儿拉。”说着,他就和一位顾客对拉起来,袜子的韧性的确很好。然后他又随手拿起一根长长的针,在拉得绷直的袜子上来回划动,袜子也没有损伤,并说:“看一看,这种袜子不易抽丝。”紧接着他又拿起打火机,在袜子下面轻快晃动,火苗穿过袜子,而袜子也未受到损伤。
在他一番介绍之后,袜子在顾客手中传看。一位顾客有意地拿起针,只是一划,就在袜子上划了一个洞。原来,如果顺着皱纹理划不易划破,并不是划不破。另一位顾客要拿打火机烧,急得推销员赶忙补充说:“袜子并不是烧不着,我只是证明它的透气性好。”最后大家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袜子的质量没得说,但当时的气氛明显地影响了顾客的消费情绪。
而第二位推销员,也是一边说一边演示,不过他注意到了科学性介绍,一番介绍说得非常周到。他是这样说的:“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科学性,袜子怎么会烧不着呢?我只是证明它的透气性好,它也并不是穿不破,就是钢也会磨损的。”这番介绍没有给天挑刺的顾客留下可乘之机。接下来,他一边给大家传看袜子,一边讲解促销的优惠价格,销售效果明显好于前一位推销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