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委婉:谨慎地表达你的意见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交谈时的含蓄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委婉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所谓委婉表达,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不便、不能或不想直说的内容,巧妙地运用具有多义性隐含性的语言,加以婉曲表达的说话方式。在处理和回答棘手问题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委婉表达,往往能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柯立芝有一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的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极少出错。
掌握好批评的尺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不妨拐一个弯,用含蓄的方式来告诉对方,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先表扬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迂回之策。
1831年,歌德在批评雨果的剧本《玛利安·德洛姆》时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优点,就是作者对描绘细节很擅长,这当然还是一种不应小看的成就。”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种称赞,其实是批评了雨果在描绘细节上花了太多的工夫,而行文不够简练的毛病。
虽然,说话直言不讳是许多人所推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说,有时非得含蓄、委婉一些,才能使表达效果更佳。直道跑好马,曲径可通幽,各有各的妙处。
一辆电车上人很多,这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售票员对乘客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志让个座儿?”可她连喊两次,无人响应。售票员站起来,用期待的目光看了看靠在窗口处的几位青年乘客,提高嗓音:“抱小孩的志,请您往里走,靠窗口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就是没看见您。”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