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搞定对方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投其所好,让每份礼都收到回报(2/2)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到杭州去的有1万石大米和10万两银子。本来这1万石大米有一个名目,那就是当初杭州被围时,胡雪岩与王有龄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胡雪岩购得大米1万石运往杭州,但无法进城,只得将米转道宁波。现在杭州收复,胡雪岩将这1万石大米又运至杭州,且将当初购米款两万银子面交左宗棠,等于是他既回复了公事,以此证明自己并非携款逃命,而又另外无偿献给左宗棠1万石大米。那10万两银子则是胡雪岩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扰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清军打仗,为鼓励士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攻城部队只要攻下一座城池,3日之内只要不破坏军规,就能获得奖赏。胡雪岩献出10万两银子,是要换个秋毫无犯。

    第二,主动承担筹饷重担。左宗棠几十万兵马东征镇压太平军,每月需要的饷银达25万之巨。当时朝廷财政支出,用兵打仗采取的是“协饷”的办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钱来做军队粮饷之用,实际上是各支部队自己想办法筹饷。胡雪岩听到左宗棠谈起筹饷的事,毫不犹豫就表示自己愿意为此尽一份心力,而且当即就为筹集军饷想出了几条很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胡雪岩做的这两件事,的确做到了抓住送礼的关键所在,因而也是一下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谓抓住了关键,是因为粮食、军饷都是左宗棠此时最着急也最难办的事。杭州刚刚收复,善后是一件大事,而善后工作要取得成效,第一位的是要有粮食。另外,当时镇压太平军,实际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协同进行。太平军败局已定,左宗棠当然想争头功,这个时候,粮草军饷也是当务之急,没有粮饷就无法进一步展开攻势。而且,一旦“闹饷”,部队无法约束,也就势成“乌合之众”,还会酿出乱子。

    胡雪岩的到来,使这两件让左宗棠头痛的事情一下子就迎刃而解,哪里还有不得他赏识的道理。用左宗棠的话说,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不但杭州得救,肃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了。难怪胡雪岩去拜见他,开始时连座都不让,后来听说运来了粮食,不仅让座而且是升炕,而到了谈及筹饷时,他马上吩咐留饭了。

    送礼送到心坎里,说到底也就是对症下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正如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而要让对方喜欢,常常也就是送给对方急需的,又一时没有的。比如左宗棠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给他送去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东西。一送之下,也就送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胡雪岩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可见他是深谙此道的。

    当然,这里说的送礼物,不是提倡去行贿,只要送的礼物恰当、轻重合适,是不会触犯法律的。送礼物时投其所好,馈赠者也就会“心想事成”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