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接受他人的好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想要迫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想法使他们没有改进自己的余地,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设下了障碍。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就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没造成什么大的损失。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众人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宴席了。现在没有火灾的损失,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顿时醒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故事告诉我们,预防重于治疗。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的预防者,其实优于问题的解决者;而能否成功预防,有时取决于我们对建议者的态度——固执己见还是从善如流。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固执己见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肯耐心听听别人的想法,就可以做到。况且有时候,你的想法也可能是错的,你应该有“闻过则改”的雅量。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嘿,这真是咄咄怪事!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