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人在屋檐下,必须能低头(2/2)
    你很主动地低下了头,说明你能以隐忍的态度做人,可以培养自己宽容忍让的处事态度,凡事看开一点就不会自找麻烦。

    在待人处世中,“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把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长远的路。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变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处世的一种手段,一种权变,更是高明的生存智慧。

    “人在屋檐下”是待人处世经常遇到的情况,它会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当你看到了“屋檐”,请不要“不得不”,而要告诉自己:“一定要低头!”

    人在一生中总会有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处境。顺风好行船,逆境难为生;位高好成事,位卑难做人。但历数古今中外得大成之人,无不是善处逆境和善待位卑者的智者。他们能伸能屈、能俯能仰,从不把自己看得比别人更高贵、更显赫,特别是在他们低就于别人的时候,更能显出低调做人的风范。

    韩信承受“胯下之辱”,就是表现“屋檐之下能低头”的典型事例。即使是在今天,“人在屋檐下,必须能低头”也仍不失为我们为人处世的训诲。这是处世的一种权变,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所到之处,有目的地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他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隋炀帝对自己起疑心了,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主动低头,很可能就被章疑他的隋炀帝给除掉了,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在这里,低头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智慧,一种勇气。低头,是为以后更好地抬头积蓄力量。

    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不分时宜场合,一味地刚强,一味地硬撑,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牺牲。只有做到刚柔并济,懂得低头,才能保护自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