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牛脾气,但不要钻牛角尖
人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纵观历史,成功的人往往性格倔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牛脾气。正是凭这种牛脾气,他们往往能在遇到困难甚至遭遇命运的不公时,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向命运屈服,最终成就大事业。
很多时候,牛脾气其实是一种坚持,一种自信,一种不达梦想誓不罢休的志气。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邓亚萍由时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的萨马兰奇提名,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国际奥委会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因此,只会说中文的邓亚萍,只好每次会议时都带翻译,而所有委员中,只有她一人带翻译,翻译过来的语言难免滞后,常让她陷入尴尬。性格倔强的她告诉自己,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自己一定要胜任!
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当时以她的英语水平,只能写出26个英文字母。
在日记中她写道:“现在我是清华大学最差的学生,但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会成为清华大学最优秀的学生。”
后来她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上学和打球完全是两码事。为了赶上课程,我就拼命地学,导致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总也睁不开,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在打球时,我两眼视力都是1.5,毕业时,一只眼睛的视力已下降为0.6了。”正是凭着这股劲头,邓亚萍不但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清华大学英语学士学位,而且获得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
在此之后,邓亚萍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拿出打球时不服输的劲头玩命地学习,把研究方向定位于“2008年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而此时,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她一边要忙于北京奥组委的筹备工作,一边还要进行博士论文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