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章 诚信取胜,生意兴隆(7)
    第九章  诚信取胜,生意兴隆(7)

    古应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愤慨于中国人总是在生意场上自己相互倾轧,以致让洋人占了便宜。但古应春的这段经历,也使胡雪岩产生了要尝试与洋人做一笔军火生意的愿望。在胡雪岩看来,当时有两个条件决定了军火生意可做,而且一定可以做成功。首先,当时上海正闹小刀会,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为此大伤脑筋,正奏报朝廷,希望多调一些军队,将其一举剿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事先备下一批军火,官兵一到,就可以派上用场。胡雪岩认识的江苏巡抚是杭州人,他可以利用官场上的关系打通这条路子。其次,此时太平军也正沿着长江一线向江浙挺进,浙江为保卫地区的安全,正在办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武装,办团练自然少不了枪支弹药。胡雪岩可以借王有龄在浙江官场的势力,促使浙江地方购进一批军火,这完全可以做到。反正洋人就是要做生意,枪炮既然可以卖给太平军,也就完全可以卖给官军。

    事情一旦想到,立即便着手运作起来,这是胡雪岩一贯的作风。请古应春吃花酒的当晚,酒宴散后已是子夜,胡雪岩也仍不肯休息,留下尤五商谈与古应春合作同洋人做军火生意的事宜,甚至将如何购进,走哪条路线运抵杭州,路上如何保障军火安全所有的细节问题都考虑到了。第二天胡雪岩马不停蹄地又约来古应春,又细细商定了购进枪支的数量,和洋人进行生意谈判的细节,如何给浙江抚台衙门上“说贴”等所有的具体安排。第三天,胡雪岩就和古应春一道会见了洋商,谈妥了购买军火的所有条件。从产生做军火生意的念头到签订生意合同,不到72个小时,这笔生意就让胡雪岩做成了。

    只要发现了生意的财源,哪怕是只要产生了一个念头,就要马上想到去付诸实施。生意场中需要的就是反应迅速,敢想敢干。生意人面对的市场总是与时局、政局紧密相连,且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市场中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变化,对于生意人来说往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只有及时针对具体市场情况做出迅速反应,才能不断地开辟新的经营渠道,才能不断为自己开拓新的财源。

    当然,这也正是生意人应该认真思索的地方。胡雪岩也正是具备这种“想到做到”的精神,使他获得比常人更多的商机,推动着胡氏商业帝国迅速扩展。

    面对风险,勇者胜出

    胡雪岩认为,生意场上向来是小险小利,大险大利,风险与利润是成正比的。敢冒大险,才能得到更多好处。而要想成为大商人,赚大钱,总需要比常人多一点勇气。许多生意人往往忽略冒险对于生意的意义,认为稳扎稳打才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但实际上,那些愿意冒险并且敢于冒险的人,往往会笑到最后,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因为生意场上,风险与机遇总是成正比的,要想发大财,成为大商人,就要有敢于刀头舔血的非凡气魄。所谓敢于刀头上舔血,就是要敢于承担风险。胡雪岩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风险总有人背的。要紧的是一定要有担保。胡雪岩做生意为什么不怕担风险,就是因为有“担保”——官场靠山,所以他才敢刀头舔血。当然,敢冒大险最要紧的是要有敏锐的眼光、雄厚的实力和机巧的手腕,看得准、下手狠,以求有惊无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