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审时度势,应时而变(3)
胡雪岩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在生意场上,他特别善于广结人缘。
为了充实浙江防务,胡雪岩建议向洋人购买洋枪,而且胡雪岩与洋人已经基本商量好了,议定每支25两银子(其中五两为中间人的“好处”)上下的购进价格。谁知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浙江炮局的龚振麟父子走了浙江抚台黄宗汉三姨太的路子,从中以32两银子一支洋枪的价格与洋人签了购买一万五千支洋枪的合同。
胡雪岩眼看着自己的军火生意被别人抢走,而且对方一笔生意打下至少每支12两,共18万两银子的回扣以中饱私囊。以胡雪岩向来不服输的性格,自然是不会让其得逞的。胡雪岩与朋友嵇鹤龄、裘丰言严密筹划,马上采取了夺回生意的行动。由裘丰言出面向龚家父子展开攻势,终于迫使他们让出部分军火生意,同意拿出五千支由裘丰言经手,每支洋枪32两的价格不变,但他们只要每支二两的手续费。如果这样,就等于迫使龚家父子让出了五万两银子的好处。
胡雪岩认为这是烫手的钱,不能要这五万银子。因为这笔钱数目巨大,等于是剜了对方的心头肉,为了钱让对方记恨自己,双方结下怨恨划不来。事实上按现在的情况胡雪岩也已经得不到五万银子的好处了。因为以裘丰言经手的洋枪每支的向官府的报价是25两,好处减半只有二万五千,除掉疏通抚台衙门的一万,实落只有一万五。就这一万五胡雪岩还建议派作三股,裘丰言得两股,剩下五千全部让给龚家父子,而自己和嵇鹤龄分文不要。
胡雪岩处理这桩生意的做法许多人会不理解。本来是自己的生意,被人抢去如今再夺回来,一般人认为,胡雪岩获得这笔生意的好处是理所当然的。再说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赚钱,到手的而且该拿的钱却不拿,自然是让人无法理解。但胡雪岩有自己的道理,那就是做生意,钱要拿得舒服。拿了以后会不舒服的钱,即使该拿也宁可不拿。
什么钱拿了会不舒服?也就是那些拿了会给自己留下后患、会带来不良后果的钱。比如这笔军火生意中的利润,就是一笔可能拿了不舒服的钱。因为胡雪岩认为,龚家父子之所以最终剜去自己心头肉让出五万银子的好处,实际上是在自己施以官场压力和强烈攻势之下迫不得已的忍痛牺牲。胡雪岩一旦拿了这笔好处,就等于与龚家父子结下大怨,对方心怀怨恨,以后肯定会寻机报复,这好比为了一时利益却为自己埋下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留下极大的后患,实在不合算。这是一笔烫手的钱,拿了会得罪同行、结怨于同行的钱,虽然有可拿的道理,但是胡雪岩宁可不拿,也不能为自己埋下祸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