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销售口才:内在实力的外在表现(6)
像斯通先生一样,许多人的成功就在于直路不通,便走弯路,先给别人一点“好处”,让其受益。“予之”后,“取之”可就容易多了。
安琪到美国后在纽约打工。他苦苦奔波于各个人才市场之间,但还是求职无门。怎样才能“打进去”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当他深入多个家具市场进行观察有了新的发现后,就找到一家不太景气的家具公司。“我们公司不要人。”他刚一开口,就被工作人员挡了回去。“你能听我说完我的想法吗?”于是他先简短精练地说了自己想如何改变家具样式,使之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的想法,然后紧接着说:百袒如一试,你们先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试工两个月,如果经我设计的家具不能打开市场,不用你们说话,我就自己走人。工作人员被他新颖的想法吸引了,赶忙向经理打电话说明了情况,结果安琪顺利“过关”了。后来他设计的新式家具在订货会上果真受到欢迎。安琪终于谋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安琪先声夺人地把自己的创新告诉别人,使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才能;而对家具公司来说,安琪的想法可是一笔“财富”,他们得到了实惠,自然要聘请安琪,这一招正迎合了人们向“好”的心理。我们做生意大可不必让别人“笑到最后”,刚开始,就让对方尝到甜头,以后笑得会更灿烂。
然而,碍于某种情面,当我们给予对方一定物质的实惠时,说得太过于直接就有伤大雅,有时会使对方感到尴尬,甚至因厌烦而回绝我们。所以,在提供“实惠”时也是要掌握一定技巧的。
李某是一名经营科长。厂里紧缺一部分原料,他和供应此种原料的厂家的一位工作人员有过一定交情,厂里便派他去和那位业务员联系。因为此种原料在当时的国内市场十分紧缺,考虑到有一点难度,厂家便决定给予那位业务员相关报酬。李某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凭他和那位业务员的交情,开口提钱的确有点太俗套,不说吧,又真难为了那个业务员。正在为难时,他突然想到那个业务员母亲的生日快到了。于是,李某便想利用这次机会,在业务员母亲大寿那天,李某把他拉到一边,说:“伯母大寿,我也没什么可送的,这不,我代表我们厂给伯母送来一份薄礼,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吧!”那位业务员一听是他们厂出的钱,心里已明白了,便顺水推舟地说:“老兄,你们厂真是重情义,兄弟我别的不说,原料方面的事别着急,我会尽我所能办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