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时间
戴尔·特纳
近来,我们的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男男女女都在争取买一点时间。它真实刻画了我们这个慌乱世界的大部分人的境况。“我不要40小时的一周,”哥伦比亚大学前校长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说,“我想要40小时的一天。”
一些人和我们工作的时间一样长,然而成就却似乎比我们的要大得多,对此我从未停止过惊奇。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他们从不浪费那些时常打断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的时间。他们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等电活或修理工的愤怒上,而是充满创造性的抓住那些星星点点的时间。他们手头总有各式各样的工具——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把剪刀或一根针。
克莱门特·c. 莫尔是古典语老师。执教期间,他出版了一部希伯来语词典,与此同时,他还是纽约市综合神学院的大力捐助者。
然而,他被人们怀念的原因并不是神学院或是他的词典,而是1822年,他在圣诞节期间灵光乍现时匆忙间一挥而就的一组诗文——似乎无关紧要,他随手把它们塞到一旁。
魔术般的诗篇是这样开始的:“那是圣诞前夜,整所房子里……”诗文从未给莫尔带来一分钱,然而它们的确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名望。
对我们而言,诸如此类有关时间的建议我们是能够做到的。西雅图有一位实业家总会带着一个装有信纸和信封的公事包。在无数个零星的时间里,他与众多友人保持着联系。
我所认识的一位妇女利用上下班的乘车时间将《圣经》中的“登山宝训”牢记于心。我们家的一条床罩是岳母亲手缝制的,尽管每天都很忙,她还是利用分分秒秒为家人准备了一件充满纪念意义的漂亮礼物。
谨记,大多数时间是以分为单位而不是以小时为单位浪费掉的。一般人在10年的时间里浪费的一分一秒足以让他拥有一个大学学位。
想到这里,我想起了小时候学到的朱莉娅·弗莱彻·卡尼的一个诗节:
小小水滴,
汇流成海;
细细沙粒,
聚为良田。
你是否记得接下来的四行呢?
一分一秒,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