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黄州热的出奇,似乎酷夏已经提前来到,车门一开,沈放就感觉热浪涌了上来,头皮脖子背上胳膊,凡是曝露在骄阳下的皮肤上都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颗粒在爆炸,好一阵发麻。\wwwqΒ5、c0m\\
“幸好没答应让清荷跟着一块来,这鬼天气出门简直就是遭罪……”
呼出一口浊气,沈放戴上太阳镜迈步穿过停车场来到行政楼,走进大厅发现杨健正站在宣传栏前,便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问道:老杨,怎么你不去陪着永久的客人,在这站着做什么?”
杨健咧嘴笑了笑,答道:“罗中贯跟田珀光陪着他们去看样机的疲劳测试了,我跟着去也没什么多大意思,正好听说你要过来,便特意在这等你,呵呵……”
沈放心里已经大致猜到了是什么事,也不着急问他,找了间有空调的办公室,坐下来随便聊了下跟上海永久自行车厂合作的事情,等到身上的热气散得差不多了,才开口说道:“最近厂里的情况怎么样,产能还跟得上吧?”
杨健喝口茶润了润嗓子,直起腰正襟答道:“原本产能是没问题的,可现下遇到了一点麻烦,唉,其实也算不上是麻烦了……小老板,新泰集团上午刚跟厂里的销售部门联系过,说是要一次性采购三千台饮食车还有两年的备品备件,要求的供货期又只有一个月,如果签下这笔合同的话,我担心市场上的供货会严重不足。所以有些拿不定主意,不得不跟你请示一下。”
沈放微微沉思了一会,将烟头掐灭后,支着下巴说道:“新泰跟我们买东西,这可是qb5难逢地好事,跟他签这个合同,不过售价要往上提个百分之十。”
杨健这下可糊涂了,要说沈放跟新泰的矛盾。随便找个人问问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虽然他知道沈放肯定不会跟钱过不去,但售价再往上提个百分之十,几乎就跟市面上的价格差不多了。故而他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轻声提醒道:“小老板,售价提百分之十的话,新泰可能不会接受的,这么大一笔订单。他估计从各省代理那进货都要便宜不少。”
沈放满不在乎地遥遥头,“放心,他没那个时间跟精力全国到处去跑货,百分之十的提价他还是能接受的。”
不明白沈放为何如此自信,但这已经不属于杨健应该去考虑的问题了,“那一个半月地交货期怎么办,三千台已经是厂里单月产能的一大半了。全都输送给新泰的话,我担心会引起断货。”
沈放摇摇头笑道。“老杨,想办法把产能提上去不就行了吗?”
杨健挠挠头。很郁闷地说:“厂里已经是三班倒了。连退休地老职工都被我拉来干活。而且该分包出去地部件也都分出去了。总不能把核心技术也拱手送人吧?”
沈放用手指敲了敲茶几玻璃。有些不满地叹声说道:“老杨。你地思维开阔一些好不好。要是你就这点本事。锁具地项目我可得从你手里拿回去。交给罗中贯他们去干了!”
杨健一听顿时就急了。哪还顾得上拐弯抹角。连声道:“小老板。我不是没有办法。只要你点头同意收购南山厂。我这周就能让他们投入生产。绝对保证市场地供应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沈放忍不住笑了。摆摆手问他道:“南山厂什么状况你比我清楚。过去就一直靠着给你们生产小配件维持。不管是生产条件和职工素质都是一塌糊涂。老关否决你地收购提案。不是没有道理地。”
这几分钟关系到自己和机械厂地将来。杨健不敢有丝毫马虎。争辩道:“南山厂不管怎么说也是家老国企。在黄州市来说至少也能排得上前五。而且他跟我们厂就一墙之隔。收购后无需考虑迁址等问题。如果机械厂想要扩大产能。收购南山厂就是最好地选择。”
在公司地发展规划中。机械厂跟饮食车都只是完成资金原始积累地垫脚石。为公司更远大地目标输送血液。很可能在三到五年后。机械厂就将成为公司地边缘部门。而这些都是杨健所不知道地。
沈放一时也不知如何跟杨健讲,只好沉吟着说道:“老杨,南山厂收购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至于产能不足地问题……你看这轮廓电机不是还在测试阶段么,永久的订货估计也要到下个月了,你就抽调一部分技术熟练工来机电厂,让机电厂开工来负担不足地那部分产能吧。”
三山机电厂从一家小的研究院所转化为生产企业后,经过十多年时间地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机械厂的两倍不止,其技术和生产能力都是不容置疑地,杨健也知道沈放说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心里不免有些失望,由此可见他壮大发展机械厂的心情是多么迫切。
上海永久对电动自行车的研发始自八十年代末期,经过这么多年来的摸索,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铅酸电池的充电、传动调速及制动等技术,若非电机技术始终不能让人满意,说不定早就已经大展手脚全力将其推向市场了。
用永久老总的话来说,电动自行车是具有前瞻性的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巨大的市场,在绝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也具有超乎想像的市场潜力,将来必会取代自行车成为发展中国家便利交通的主流,而沈放却是很清楚的知道,直到一九九八年,随着轮廓电机制造技术的完善成熟,电动自行车的产业化才算勉强启动,而其销售市场又不断遭受自行车及电动车的挤压,前者物美价廉是无污染地绿色交通工具。后者则具有性能优良大行驶里程的优点,所以介于两者之间的电动自行车从面世的那一刻起,便注定只能在狭缝中生存。
在观看了轮廓电机的疲劳测试试验之后,上海永久一行人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几个高级工程师甚至当场找来一辆自行车,利用现成的设备和元件,在左宏斌及机电厂技术工人的帮助下,组装出了一台电动自行车。居然也不怕左宏斌他们偷学技术,估计是对自己地实力相当自信。
临时组装的电动自行车试验的结果让上海永久的高级工程师非常满意,这让接下来地合作谈判变得很是轻松,沈放甚至只是当了一个旁观者。几乎就没有插嘴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而田珀光的口若悬河以及左宏斌对技术适时的补充,完全驾驭住了场面,不仅当即跟永久签订了供货协议,还让永久同意留下两个高级工程师负责技术接口问题。这大大缩短了机电厂产品整改的计划,甚至不用再等一个月便可以全线投入生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