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纠正孩子学习中的坏习惯(5)(2/2)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哪怕很重要的,他也从不肯问别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甚至包括家里人。对此,我说过孩子很多次,但作用不大。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还有说:“我的小孩自上高中以来,其他方面都蛮好,就是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总不爱问老师,上课也不猾回答问题,偶尔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也是吱吱唔唔,前言不搭后语的。说了嘶知多少次,可就是不见什么起色,学习成绩也渐渐往下掉,真急死人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呢?”

    对于一些孩子不爱问问题的坏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纠正:

    1.要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认识到学会提问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孩子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2.设法经常锻炼孩子的胆量。比如直接让孩子买点小件物品,家里油盐酱醋没了,可分派孩子去买,不要老怕他弄错而什么都不让他干。再是鼓励孩子自己去串门或做客。双休日、寒暑假要让孩子到亲戚家、同学家多走走,不要老让孩子呆在家里看电视。另外,还要多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参观。总之,要猾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接触人。实践多了,胆子就大了,也就敢于问别人了。

    3.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家长平时要尽可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提问要认真对待,不要轻易阻止。孩子年幼,有时可能问得很荒唐、很冒失,或者不够得体,对此,家长既不能训斥,更不能讥讽、嘲笑。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能回答的要尽量给以满足;一时不能回答的,可启发孩子去问别人,或者去查找资料。

    另外,家长还要经常和孩子用平等的态度一道玩耍,一道学习,一道讨论问题。有时也可以特意出几个问题让家庭成员一起来讨论和争辩。孩子在家中养成了敢于提问的习惯,到了学校或社会,自然就会主动地提问了。

    4.培养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许多同学不爱问老师,其实是“怕”老师;不回答问题是因为怕“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或老师批评”,或者曾经遭受过这方面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恐问症”或“恐答症”。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好面子和自卑感强,为了不丢暂时的面子,宁可让问题堆积起来。

    消除这一症结的方法就靠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提问,大胆走出第一步。找一位孩子自己认为最亲近的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请教,慢慢锻炼胆量,再过渡到问其他老师,以至习惯成自然。

    5.耐心教育、帮助孩子树立“不耻下问”的精神。要让孩子明确“学问、学问,要学要问;不学不问,不成学问;只学不问,也难成学问”。从而形成孩子不断寻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