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习惯是动力定型。
任何习惯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通常把习惯形成的过程分成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处于不自觉阶段,在外力的督促教育下,不断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就成了最低层次的习惯;第二个层次开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也是在经过多次重复以后形成,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就内部调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这时达到了类似本能的程度,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成为行为习惯。
比如说孩子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猾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认真地听讲,学习中耳、眼、手、口并用;自我学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那么家长和老师就不需每天监督孩子学习,他们自己也不会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了。
简单地说,习惯是通过对行为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习惯养成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正向诱导或督促而形成习惯,另一种是基于主观意志努力而养成习惯。这两类习惯的形成都要经历行为强化的过程。
比方说,一个孩子可以经由两种途径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第一种途径是通过外部强化,即父母在孩子偶然早上起床锻炼时,及时加以赞扬和奖励,以后每当孩子早起锻炼的时候父母都这样做,多次强化以后,孩子的这种行毋能转化为习惯。
不过,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进行外部强化时,所施加的奖励或鼓励不仅仅要符合孩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内部强化,即孩子自己认识到早上起床做运动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对学习、生活也都有好处,从而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种行为,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这一过程是依靠孩子的意志力来维持的。“某种做法对自己很有好处”,这种自我认同的内心体验实际上是与物质、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联系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强化。
俗话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每个好习惯或者坏习惯都不是天生的,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有意识地培养某种好习惯,或纠正某个坏习惯,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