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3)
抉择之四:高考还是保送?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我们这一届的保送生政策进行了根本上的改革。以往的保送生没有什么硬性的标准,只是各个高校分到各个省招生办一定的名额,然后再层层往下分,直到每个高中按比例得到一些,最终由学校来分配。这时候,每个学校的政策就有所不同了:有的学校是严格按照成绩排名来决定,先是想要争取保送名额的同学统一报名,再按成绩高低来决定究竟谁可以上,或者在特殊的情况下报送一些在单科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有的学校则完全是暗箱操作,由学校不知道按照什么标准就决定了,而且保送的一些往往是有利害关系的人。
本来,高校保送的目的是想得到上述的第一种结果,可是在实践中却发现完全达不到预期目的。尤其在我们前一年出过不少的保送丑闻,所以在我们这一届才会有这么大的变更。保送生资格制度的确定,一下子把面缩小了很多,因为只有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或者是万分之一的省优生才有保送资格。
可是,这却给我提供了机会,因为我完全具备了保送的资格,可以在明文规定的条件大胆地申请。到底是选择高考还是保送呢?首先,我的实力在我们老师看来,是可以争取高考状元的,尽管我自己并没有这么乐观,所以老师们自然建议我参加高考。其次,学校并不情愿保送我,因为我就算是拿不到状元,也有很大把握取得好名次,可以为学校增光添彩,而凭良心说,我的高中的确是给了我所有能给的,我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参加高考。还有一层经济利益上的考虑,不用说对高考状元各高校设有奖学金,我们高中对每届高三生也有一大笔的奖学金,尽管我由于物理竞赛已经争取到比较高额的奖金了,但是还是比状元的标准要低了一级。一句话,如果高考,可能拿到状元,就是名利双收。
那么保送呢?显然,最大的好处就是稳,不用参加高考,不用经历那黑色的7月。而且,由于今年保送生的生源有了质量的保证,高校给保送生的待遇也更优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其实,只要能上自己中意的大学,满意的专业,谁都会选择保送的,无非是一般来说保送的结果总不会让自己绝对称心而已。我估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如果高考,进入省前一百名是没有问题的,进入前十名也是有可能的,可是要真的拿到状元还必须有一定的运气才行。我不喜欢打没有把握的仗,更何况还是在这个决定命运的时刻,还是应该求稳才对。风险大,收益自然也大,可是在重要关头,最佳的选择还是风险小,收益还比较可观的。
最终,复旦的国际经贸专业和清华的法学专业都表示可以接受我,我考虑到自己的理科生背景,以及自己的爱好,还是选择了保送到清华法学院。于是,黑色的7月与我无关,高考状元也与我无缘。后来,高考结束以后,很遗憾我们高中的这一届尖子生太少,于是老师们见到我就说,其实这次的题目是很合我的胃口的,如果我去完全可能拿到状元。此话是真是假我已不再在乎,因为我已经做了抉择,而历史是不可重复的。至于对母校的回报,我想以后有的是机会,我一定会为母校争光的,只是不通过高考的形式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