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的所有(What a man has)(2)
第三章 人的所有(an has)(2)
若有一笔足以自给的钱财,我们应该把它看做对搞祸害和不幸的屏障;我们不应该把它看做能够让我们在这世界寻欢作乐的冯证,或是认为有钱就那么花用。本非生于富豪之家,只是冯自己的才智而成为有钱人,几乎都会认为自己的才智就是永久资本,自己所赚的钱只是冯本金得来的得润;他们不把收入拨开一部分作为永久资本,赚多少就花多少。这样下去,他们大多陷入贫困:他们收和减少,或者根本不再有收入,他们或是因为江郎才心——艺术界就往往如此,或是时过境迁,无以旋展才华。靠手艺和气力谋生的人也可能那么花钱;可因为他们的谋生能力不容易消失,而且能由同工们弥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本事大受欢迎,正应验了一句俗话,“入行得当,如得金矿”。但对于艺术家和各种专业人员来说,情形就不同,这也是他们待遇好的理由。他们应该从收入中建立一笔本金;但是他们冒失地把收入看做利润,结果是走上绝路。在另一方面,继承财产的人至少能分辨本金和利润,他们大多数会千方百计把本金保住,不动用它;如果可能,他们还会最少留下八分之一的利润,当做紧急开支。因此,他们大多数能维持其地位。这些讨论本金和利润的话,并不适用于商界,因为商人把钱看做是赚钱的多多益善的手段,好像工人对待工具一般;即使本金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他们是利用本金来保持和增加本金。这样看来,财富之在商界好似鱼在水中。
人们一般的发现是,经历过贫困的人比较不贫困,因而比之那些生于富贵人家、对穷苦无亲身经验的人,容易趋于挥霍奢侈。自小环境美好的人,一般都对未来谨慎小心,比那些突然暴富的人,较为节俭。这似乎是说,贫穷从远处看来,并不是那么可怕。真正的理由却是,生来就有钱的人,已经把钱等同空气,没有它不能过活;他牢牢地看着钱。像保证生命一样;这种人通常都喜爱秩序,为人谨慎而节俭。生下来环境不好的人,把分困不当一回事,如果靠什么机会发了财,他会把它看做身外之物,钱就是花的,花得开心就值得,因为就是把钱花光了,他可以像过去一样过活,还少了一桩麻烦;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下)》(第一幕四景)有这样的话:
这句俗话一定可获得印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