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寓言大智慧 第五十五章(8)
老父亲听了非常生气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说话?你自负才高,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知道,就说我的儿子什么都不懂。我的儿子,难道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吗?”
艾子笑了笑说:“你老别生气,如果你不信,咱们姑且不拿太难的事情考验他们,只问一问你的儿子们,每天吃的粮食是怎么得来的?如果他们知道,答对了,我甘愿承担胡说八道的罪名。你看这样可以吗?”
父亲同意了,于是听从艾子的方法,把他的两个儿子叫来问道:“你们每天吃的粮食是怎么得来的呀?”
两个儿子认为此事实在是太简单了,简直不值得一提,便嬉笑着说:“这点小事还用问吗?不是从米袋里取出来的吗?那天厨子做饭的时候我们亲眼看见的。”
老父亲听了立刻沉下脸,凄怆地说:“你们俩竟愚昧到如此地步,太让我吃惊了。要不是艾子提醒,险些误了你们一生大事。咱们家的粮食怎么会是从米袋里取出来的呢?明明就是从田里拉回来的,这也是我亲眼看见的。”
就这样,儿子说是从米袋里取出来的,父亲说是从田里拉回来的,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可最后谁也没说出来粮食是经过春种、夏锄、秋收这样艰苦劳动得来的。
艾子听了以后,感叹道:“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才生出了这样的儿子来呀!”
大智慧:认识源于实践,离开了实践,就会愚昧无知。
#量体栽衣$
宋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亲手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
有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进宫廷穿的朝罚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御史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
御史听了很奇怪,反问他:“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
裁缝回答说:“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的时候精神抖擞,挺胸凸肚,裁衣就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半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当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该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御史听了大为叹罚
大智慧: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观察,不断积累起零星的经验,就能从中摸索出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律来。
#古琴高价$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家叫工之侨,他不但善于弹琴,而且作起琴来那也是无人不赞。
有一次,工之侨得到了一棵绝佳的梧桐树,于是就把它削制成一张琴,用这张琴弹奏起音乐来像金钟、玉磬的声音一般和谐动听。工之侨自以为这是天下最好最美的琴了,就拿去献给朝廷的乐官太常,让他欣赏并给做个鉴定。
太常请宫中最高明的乐工察看了一番,说:“这不是古琴!”就退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把琴拿回到家里以后,请漆工在琴上画了一些断断续续的花纹,又让雕工在琴上刻镂了一些难辨的古字。然后用匣子装着,埋进土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