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的名义发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生命 第一章(2)
    生命 第一章(2)

    死亡是自然的法则,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宿命。然而,死亡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有价值的死亡是,在自己的人生长路上不断地追求梦想,并有所寄托,以及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竭尽全力。

    与此同时,死者已去,但其业绩却会不朽。我们敬仰那辉煌的一生,但我们更怀念创造它的人。

    生命的阴影

    安德烈?莫洛亚

    一天,司汤达在他的腰带上写道:“我快50岁了。”然后,又仔细地将他热爱过的女人的名字一一列在单子上。虽然,他比世界上许多别的男人更成功地用珍贵的钻石首饰来打扮她们,可是,这些女人还是显得很平庸。20岁时,他曾为自己的爱情生活梦想过许多理想的奇遇。由于他对爱情的敏感和极重感情,他的这些想法是无可非议的。可是,他心中的偶像却一个也没有来到他的身边。他只有在他的小说里,在他自己创造的人物中,才见到了他梦想的女人。

    穿越生命的阴影时,司汤达为以前没有遇到,今后也不可能遇到的爱人哭泣。

    “我刚过50岁。”我们的作家这样想。他做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在他看来,要说的话太多了,他刚刚想出自己该写的书。然而,他还能工作几年呢?心脏跳动已不再那么有力,晚上一看书,眼睛就难受。10年?20年?“艺术长久,生命短暂。”这句从前他认为正确而平淡的警言,忽然间充满了哲理。他能否像普鲁斯特那样,有闲暇去《追忆逝水年华》呢?衰老是比苍苍白发和道道皱纹更可怕的一种感觉,它使人感觉一切都为时过晚,时光永远消逝,生命的舞台从此将属于下一代。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的衰弱,而是心灵的冷漠。在穿过生命阴影的过程中,行动的愿望消失了。在经历了50年的磨难与失望之后,我们还能继续保持青年时代那种好奇心、那种求知欲、那种对新生事物所抱的宏伟的希望、那种毫无保留的爱、那种确信真、善、美自然统一的想法相对理性力量的信心吗?

    在生命阴影的另一头,思想进入一个光线柔和稳定的领域。希望之光再不会使你眼花缭乱,你会客观地看待人间的事情。当你爱过一个漂亮女人之后,你怎么还会相信虚荣的女人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当你在艰难的一生中,发现没有任何深刻的变化能战胜人的本性,只有最古老的习俗和陈旧的仪式抑制着文明的产生,你怎么能相信人类会进步呢?老人会这样想:“这又何必呢?”这也许是他最危险的口头禅,因为说完“何必要斗争呢”之后,他有一天就会说:“何必要走出家门呢?”再接着就是:“何必要起床呢?”最后,他就该说:“何必要活着呢?”这样就敲开了死亡的大门。

    时光易逝,它总会带给我们太多惋惜,让我们感叹生命的无常与善变。爱情来过了,当我们回首时,却发现那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爱情,年老时对往事的怀念,让人更多感伤的不是身体的衰老,而是心灵的冷漠。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成长,让我们拥有了太多太多,但让我们也失去了原本的真善美。

    在生命阴影的另一边,当我们真切地经历过之后,我们也许才会更加客观地看待人间的一切。“这又何必呢?”睿智的老人总会这样说,其实人生就是在这一智慧的导语中默默走过的。

    死与生

    达·芬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