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纪昀
(1724—1805年)
《提要》之作前所未有,可为读书之门径,学者舍此,莫由问津。
——余嘉锡
中国历代都有搜集整理典籍之举,六朝之后,国家统治者开始从藏书中精选御用之书。从唐朝开始,文学发展极大繁荣,难以计数的各类书籍纷纷涌现,浩如烟海,鉴于全部整理工作量大而繁重,各朝便放弃内容,只编书目。直到清乾隆年间,极喜爱文学的乾隆皇帝,在强大的经济支撑下,组织大批学者编撰了工程浩大的《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得以出色完成,纪昀之功应据首位。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他生于书香世家,4岁开始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24岁中举人,后因母亲去世,在家服丧。期间,他闭门谢客,强闻博记,博览群书。31岁时,纪昀中进士,入翰林,后晋升为右庶子,仕途坦荡。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纪昀被任命为侍读学士,但因走漏朝廷消息被贬至乌鲁木齐,直到三年后乾隆开馆修《四库全书》,才被召还,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
纪昀历经雍正、乾隆、嘉庆三个朝代,为官五十年,因其才华横溢、机智诙谐,深得乾隆的赏识,官至礼部尚书,嘉庆八年(1803年)拜协办大学士,兼国子监事,卒于1805年,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