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100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54.慧能(2/2)

    弘忍禅师问慧能是哪里人,想求取什么,慧能如实回答是岭南人,只求做佛。然而在当时,岭南都是少数民族,被中原绝大多数汉族人所鄙视,弘忍禅师大概也有此想法,就说:你是岭南人,怎么能做佛呢?不料慧能却说:“人虽然分南北,但佛并不分南北。”这令弘忍禅师震惊不已,于是让他留下来,在碓房舂米。八个月后,为了考验众弟子的禅解深浅,弘忍禅师命他们每人作一首偈语。身为上座和尚的神秀以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博得众人的赞赏。

    闻此偈后,慧能要求也作一偈,他作的这一偈直到现在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禅师得知此偈是慧能所作,就把他叫去,为他讲解经典,并将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六祖禅宗。为防止其他僧人争夺,弘忍禅师命他到南方暂时归隐。慧能谨遵师训,在广东四会一带整整隐匿了十五年,直到676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就是在此时,慧能才正式堕入佛门,剃发为僧。

    至此,慧能为大众开示禅门,讲解佛法。一年后,慧能离开南方北上南华寺开山传法,有道俗上千人送行。之后37年,慧能一直在南华寺传教说法,其间,慧能应韶州刺史之邀在大梵寺讲经,他的弟子法海将他此次所语以及此后的一些法语汇编成书,就是现在的《法宝坛经》。在佛教史上,其言行记录能被称得上“经”的,除了佛祖释迦牟尼外,在各宗派中就只有慧能一人了。713年,禅宗六祖慧能在家乡新州国恩寺圆寂,享年76岁,第二年他的真身被弟子迁回曹溪,供奉于灵照塔。

    慧能创立的禅宗是佛教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佛教中国化时期的结束。慧能的禅法破除了佛祖的权威,认为佛存在于心,世人都有佛性,因此人人可以成佛,这与儒家宣扬的性善论不谋而合,使禅宗向儒家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在修行方法上,他提出“顿悟成佛”,人们无需世代修行,而且并非只能通过静坐才能成佛,只要内心不再攀援善恶,认识到自己的本心,自然可以见性成佛,促使禅宗进一步世俗化,这也是禅宗能迅速传播,扩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禅宗最早以《楞伽经》相印证,晦涩难懂,到慧能时,他一改传统做法,用文句简单、易于理解的《金刚经》经义代替《楞伽经》。慧能的禅宗不加修饰,简单质朴,单刀直入求得开悟,摆脱了名相繁琐的思想束缚,使佛教教义大大简化。慧能以定慧为本,高度的理性化几乎脱离了神学色彩,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涉及到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如陆王学派的“心外无物”、“明心见理”等观点无疑是禅宗“自心是佛”、“明心见性”的翻版。

    慧能一生弟子众多,最为著名的有行思、怀让、神会、慧忠、玄觉五人,他们得法后各成一派,形成了禅宗的五派法流,进一步将禅宗发扬光大。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慧能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如今,慧能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宗教领袖,而是被看作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所包含的智慧和哲理至今仍在指导人们的生活。在英国国家图书馆广场上矗立的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中,慧能与孔子、老子一起被尊为“东方三圣人”。

    【禅宗】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尊印度禅宗第28代祖师菩提达摩为始祖,“禅”是梵文的音译,原意为“静虑”、“思维修”,指一种集中精神的冥想。禅宗五祖的两个门徒神秀和慧能分别发展为北宗和南宗,而继承五祖衣钵的慧能被认为是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他创立的南宗也被视为正统禅宗。六祖慧能对禅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促使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使禅宗广泛流传,到唐末五代达到极盛。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