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项羽
(公元前232—208年)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遇强则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则怜的妇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贤能将帅,又曾迁逐楚义帝,用兵赶尽杀绝。虽名为霸王,其实民心尽失。
——韩信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被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粮尽援绝,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结局,在进行必死的战争之前做了这首绝命词——垓下歌。在这仅四句的词中,既可以看到楚霸王力拔山河的豪气和自信,又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渺小的感叹,且不说意义有多深远,仅就内容和感情来说,这无疑是个奇迹。
项羽,姓项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宿城区)人,约出生于公元前232年,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秦灭楚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项羽跟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据说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曾先后学文、习武,都半途而废。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认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开始学习兵法,但在略知大意后再次放弃。不过项羽颇有大志,一次看见秦始皇巡游,认为“彼可取而代之”。
公元前209年,继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项羽跟随项梁在吴中揭竿而起,举兵反秦,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尊楚怀王的孙子为王,仍称楚怀王。定陶战役中,项梁战死,二十多岁的项羽开始崭露卓越的军事才能,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历史留下一段神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