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君主的社会制度下,辅佐君主夺得天下的良臣猛将,往往在天下安定之后不得善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规律屡试不爽,辅佐刘邦建立泱泱大汉的韩信说出此规律,并做了第一位实践者,他为西汉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因军事才能遭到猜忌,最后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在宫中。
韩信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但韩信是三人中出身最为卑微的一个,并且是三人中唯一的武将。韩信,字重言,淮阴(今江苏淮安)人,日后曾被刘邦封为淮阴侯,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沿用了此称谓,作《淮阴侯列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韩信都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他没有特别的求生手段,常常靠别人接济度日,但是他不同常人的魄力却已显露出来,这从他执意要为母亲寻求高且宽敞、而且四周能容纳一万家的坟地一事上可见端倪。
与历史上其他军事家相比,韩信的遭遇十分曲折,他曾三易其主,遭受很多屈辱才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韩信投在了项梁门下,默默无闻,不被重视。项梁死后,韩信归项羽管辖,被提升为郎中,似乎有了被重用的苗头。但可惜的是,韩信数次给项羽献计都遭到冷遇。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进入巴蜀,韩信就在此时逃离楚营,投奔刘邦。
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于韩信,入蜀之初,他甚至因触犯军法而被判处死刑。然而,他并没有被处死,因为他行刑时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令执刑的夏侯婴震惊,不但将他释放,还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并没有像重视张良那样重视韩信,只让他做了治粟都尉,这使韩信大为不满。当时刘邦寓居蜀中,很多将领纷纷逃亡,韩信因不受重视,也加入了逃亡大军的行列。曾与韩信有过数次接触,并对其十分欣赏的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急忙去将他追回,“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便由此而来。
至于萧何怎样说服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这样写道:“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于是,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用十分隆重的形式拜韩信为大将军。至此,韩信才算正式踏入军事生涯。
韩信拜将不久,就立下了经天纬地的大功。公元前206年,刘邦决定进攻关内,与项羽一争天下。具体进攻策略是韩信所定,即明面派人修建烧毁的栈道,吸引楚军注意力,暗地里却从故道“暗度陈仓”,给予楚军猝不及防的突然袭击,很快平定了关中大部分地区,取得对楚战争的最初胜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也被传为佳话。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